[发明专利]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通信网组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88361.1 | 申请日: | 2022-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93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保珠;金越;游兆阳;马世峰;李楠;徐磊;魏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4Q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张妍;朱成之 |
地址: | 20012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应 新型 电力系统 精准 负荷 控制系统 通信网 组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通信网组网方法,包括:根据无源光纤网络技术,在切负荷控制子站配置光线路终端,所述光线路终端与分光器连接,通过所述分光器将信号分散传输至若干个用户站;每一所述用户站根据负荷集中情况一一配置对应的分布式光网络单元,每一所述用户站分别通过电力专用光纤方式和借用电信公网的入户光缆方式接入距离其最近的变电站,距离每一所述用户站最近的所述变电站接入所述切负荷控制子站。本发明采用了PON网络的形式,避免网路中大量有源设备造成的时延,且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由于OLT设备的高可靠性,节约了运维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通信网组网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精准切负荷系统通信网分为四个层级,自上而下分别为控制中心站、控制子站,就近接入站和大用户站。控制中心站和控制子站之间的信息通道通过电力三级光传输网承载,子站至就近站的信信息通道通过电力四级光传输网承载,就近站至用户的信息通道通过光电转换后裸纤的方式承载,用户内如有多个可切负荷分布在不同配电间,需要再在各个配电间增加子单元,通过主配电间控制单元和子配电间的光纤进行传输。
但现有的电力通信组网方案,切负荷控制子站数量较少,就近接入站到切负荷控制子站需跨越多个网元,且存在着光电转换设备,因此存在着延时的问题,且就近接入站至切负荷控制子站之间的四级网为单平面设备。就近站至子站的2路2M只能通过一个环或支链接入,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通信网组网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电力通信组网方案中存在的可靠性较低和存在延时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通信网组网方法,包括:
根据无源光纤网络技术,在切负荷控制子站配置光线路终端,所述光线路终端与分光器连接,通过所述分光器将切负荷控制中心站发出的切负荷控制信号分散传输至若干个用户站;
每一所述用户站根据负荷集中情况一一配置对应的分布式光网络单元,
每一所述用户站分别通过电力专用光纤方式和借用电信公网的入户光缆方式接入距离其最近的变电站,距离每一所述用户站最近的所述变电站接入所述切负荷控制子站。
优选的,所述光线终端与所述分光器连接的主干网上,采用单根纤芯并根据功率切割的方式进行耦合复用。
优选的,所述光线路终端上配置有155M接口,所述切负荷控制信号通过电力三级SDH传输网传输至所述切负荷控制子站。
优选的,根据所述光线路终端的覆盖半径,确定区域内所述切负荷控制子站的配置数量。
优选的,所述切负荷控制子站在220kV及220kV以上的变电站中选取。
优选的,所述的距离每一所述用户站最近的所述变电站接入所述切负荷控制子站,其具体为:距离每一所述用户站最近的所述变电站通过跳纤方式接入所述切负荷控制子站。
优选的,所述分布式光网络单元为双电源设备。
优选的,所述无源光纤网络为下行广播的方式,且采用TDM方式进行信号的复用,以将所述切负荷控制子站发出的控制信号分发至与每一所述用户站所配置的所述分布式光网络单元,再由所述分布式网络单元根据时序读取所在站点的控制指令。
优选的,所述分光器布置在多个所述用户站汇聚的就近的变电站内。
优选的,所述切负荷控制子站至所述用户站的下行数据为切负荷指令数据,所述用户站至所述切负荷控制子站的上行数据为负荷的状态量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883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