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行组件射频链路匹配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82868.6 | 申请日: | 2022-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3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郭星辰;陈敏;徐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B17/15 | 分类号: | H04B17/15;H04B17/29;H04B17/309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林政 |
| 地址: | 21406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行 组件 射频 匹配 性能 测试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行组件射频链路匹配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用以检测微波器件(集成器件)与环行组件集成后射频链路匹配性能。在微波器件与环行组件集成后,电路无需引出其他射频接口,仅通过对环行组件集成前后S参数测试结果,进行矢量综合,即可得到集成后链路的匹配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波器件与环行组件集成前后的匹配性能测试方法复杂、准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天线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行组件射频链路匹配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雷达天线隐身技术发展迅速,经过隐身设计的辐射阵面的RCS量级已经有了显著的降低。然而下一代战机对隐身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未来雷达天线的隐身设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辐射阵面位于机头的前端,其隐身设计是雷达天线系统隐身设计的关键。辐射阵面的电磁散射通常可以分为三类:模式项散射、结构项散射以及随机散射,其中经辐射器匹配端口反射并由辐射器二次辐射出去的电磁散射成为模式项散射。
模式项散射仅与端口匹配相关,在实际设计中所能采取的隐身措施较少,辐射阵元的高性能匹配设计是当前雷达辐射阵面模式项散射唯一的抑制手段,通过提高辐射阵元的有源驻波要求,能够有效的降低辐射阵面的模式项散射。随着隐身指标的提高以及系统对低损耗射频链路的需求,如何进一步提升通道链路的匹配特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目前的匹配设计中,一般仅考虑辐射器馈电端口处的匹配特性,而在实际情况中,辐射器后端的还存在环行组件、开关组件、放大芯片等器件。如何通过控制整个链路的多级匹配特性是当前模式项散射控制中的难点。
环行组件组成一般包括磁性器件、电路结构、吸波体等,属磁性有耗器件且匹配性能随频段波动较大,通常有多个射频端口和负载端口。环行组件常用于天线阵面接收链路与发射链路,这两种链路路径是不相同的,能量进入环行组件内部后环行单向传输,其反射回波性能和损耗主要由公共端接口的匹配状况和其内部链路决定,这与阵面的低RCS性能以及低损耗射频链路息息相关。近年来,环行组件内部器件和电路结构在多轮材料革新和设计迭代基础上已经实现数个倍频的宽带工作。然而,当环行组件与其他组件相互集成设计时,其端口的匹配状态一直难以有效衡量,缺少相应的检测方法和相关技术,这与未来环行组件大批量应用场景是不相符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行组件射频链路匹配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微波器件与环行组件集成前后的匹配性能测试方法复杂、准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
定义所述公共端为第一端口,所述接收端为第二端口,所述发射端为第三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用于与微波器件集成;
定义发射链路为能量从第三端口传输至第一端口,定义接收链路为能量从第一端口传输至第二端口;
通过第一端口将所述环行组件与所述微波器件进行集成前,获得第一端口的反射系数S11、第三端口至第一端口传输系数S13、第一端口至第二端口传输系数S21、第三端口至第二端口传输系数S23;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将所述环行组件与所述微波器件进行集成后,获得第三端口至第二端口传输系数S23';
通过矢量计算获得第一端口处于发射态的反射系数S11’和第一端口处于接收态的反射系数S11”,根据S11’和S11”获得所述环行组件与所述集成组件集成后射频链路的匹配性能。
进一步的,第一端口处于发射态的反射系数S11’的矢量计算方法如下:
S11’=(S23’-S23)/(S13×S21)
进一步的,第一端口处于接收态的反射系数S11”矢量计算方法如下:
S11”=1-S21×S13/(S23’-S23+S21×S13/(1-S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828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