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嵌热管式毛细管末端自适应空调功能系统及策略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9912.8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1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燕;金浩然;张华北;徐志国;王善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盛世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30 | 分类号: | F24F11/30;F24F11/64;F24F11/65;F24F11/84;F24F11/85;F24F11/88;F24F13/30;F24D3/02;F24D3/10;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薛雨妍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毛细管 末端 自适应 空调 功能 系统 策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热管式毛细管末端自适应空调功能系统,包括冷箱和热箱、供能机组、毛细管供能末端、机组供暖循环泵、毛细末端循环泵、电动调节阀、末端供冷循环泵、末端供暖循环泵;机组供冷循环泵;本发明的系统配置智能化监测及调控系统,在节能的同时,保证稳定供能;可采用在用电峰谷时多运行主机储能的策略,进一步节省经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毛细管末端辐射空调系统领域,尤其涉及内嵌热管式毛细管末端自适应空调功能系统及策略。
背景技术
当前,毛细管末端辐射空调(三恒系统)已普遍在高端住宅实施运行。其中有3个问题较为突出:
1、在末端由供能需求时,需循环泵不停运转来保证供能效果,能耗较高。
2、供能管道包含室内管道,水力损失较大,需高扬程水泵,能耗较高。
3、当末端负荷变化时,主机启停频率较高,机组能耗高,损耗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嵌热管式毛细管末端自适应空调功能系统,系统配置智能化监测及调控系统,在节能的同时,保证稳定供能;可采用在用电峰谷时多运行主机储能的策略,进一步节省经济成本。
一种内嵌热管式毛细管末端自适应空调功能系统包括冷箱和热箱、供能机组、毛细管供能末端、机组供暖循环泵、毛细末端循环泵、电动调节阀、末端供冷循环泵、末端供暖循环泵;机组供冷循环泵;所述毛细管供能末端包括第一、二内嵌热管式管道和第一、二、三毛细管供能管网;第一、二、三毛细管供能管网从高到低设置,第一内嵌热管式管道分别通过第十一开关、十二开关和第十三开关分别与第一、二、三毛细管供能管网的进口连接;第一、二、三毛细管供能管网的出口分别通过第五开关、第六开关和第七开关与第二内嵌热管式管道连接;
第二内嵌热管式管道的一端通过第八开关与热箱连接;其中热箱内换热盘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热箱进、出口管连接;其中第一热箱进口管与机组供暖循环泵连接,机组供暖循环泵通过第三开关与供能机组连接;第一热箱出口管通过第四开关与供能机组连接;
供能机组上的第一机组出口管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和机组供冷循环泵与所述冷箱内换热盘管的一端连接;第一机组进口管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冷箱内换热盘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冷箱底部出口通过第十开关与第一内嵌式热管式管道连接;其中第一内嵌式热管式管道依次通过第十一开关、第十二开关和第十三开关与第一、二、三毛细血管网的进口连接;
其中冷箱的一端通过第九开关与联通管连接;联通管通过第十九开关与第一内嵌式热管式管道连接;在第十开关和第十一开关之间通过第十九开关与联通管连接;联通管的末端依次分支第一分支联通管和第二分支联通管,第一分支联通管上依次连接有第十六开关、末端供循环泵和第十五开关与第二内嵌热管式换热管连接;第二分支联通管上依次连接有第十八开关、末端供暖循环泵和第十七开关,并最终与热箱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第一、二内嵌热管式管道的结构一致,其中第一内嵌热管式管道包括外侧管道和位于外侧管道内腔的热管;外侧管道和热管之间的间隙充盈着导热流体;其中热管的上、下两端均热管固定环固定在所述外侧管道的内腔。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冷箱和热箱的外形结构一致,其中冷箱和热箱内均设有调节组件、换热盘管和导热管、所述冷箱内装有导热流体,所述导热流体的上方设有导热管、导热管的上方设有换热盘管,其中调节组件包括旋转轮轴和配重块;其中旋转轮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冷箱上;旋转轮轴上设有钢链,其中钢链的一端连接有配重块且另一端连接有液位调节块;其中旋转轮轴的一端连接电动调节阀;
所述热箱内的换热盘管设置在箱体下方,其中换热盘管的上方设有导热管。
通过旋转轮轴旋转,带动液位调节块上下调动,改变下部箱体内部导热液体与热管的接触面积大小,从而调节换热速率。
当液位调节块降下时,液面上升,导热管与导热流体接触面积增加,换热速率上升;当导热流体完全淹没导热管时,换热速率达到最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盛世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盛世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99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