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厌氧消化污泥调理效果的判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8900.3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2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苏航;侯正卿;丁新燕;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尚水清源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C02F11/127;G01N1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王敏睿 |
地址: | 10008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污泥 调理 效果 判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厌氧消化污泥调理效果的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厌氧消化污泥进行调理处理,得待测泥;S20、将所述待测泥离心得上清液,测量上清液的体积占待测泥总体积的比值w1,及上清液的浊度a1;S30、判断w1及a1是否满足w1≥65%,且a1≤35NTU,若满足则厌氧消化污泥调理效果符合要求,进行下一步脱水处理。通过移取调理污泥于离心管中,进行离心,计算上清液体积占比,同时测定浊度,根据上清液体积占比和上清液浊度值,判定污泥的调理状态是否适合下一步脱水。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操作,打破热水解厌氧消化污泥调理过程中传统方法如污泥比阻、毛细吸水时间等方法的缺陷,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快速准确地判定厌氧消化污泥的调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厌氧消化污泥调理效果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国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据统计,2019年我国污泥产量已超过 6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预计2025年我国污泥年产量将超过9000万吨。污泥具有处理量大、含水率高,有毒有害等特点,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有机污染物等有汗物质的存在,使得污泥具有较高的二次污染风险,需要对其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在污泥处理处置的各技术中,厌氧消化由于能在实现污泥常规处理处置的同时,实现能源化(产甲烷),被列入我国政府主推的几种污泥处理处置主导技术。在我国污泥厌氧消化设施的实际运行中,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行效率受制于低有机质、高含砂量等泥质特性的影响,整体运行和产甲烷效率明显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同等规模的厌氧消化设施。为保证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高效运行,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和无害化,合理的预处理技术势在必行。污泥热水解技术作为污泥厌氧消化主要的预处理技术之一,能够实现污泥的破壁、有机物的溶出和病原体的杀灭,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经热水解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通常在93%以上,需要对其进行深度脱水处理,即向其中投加适量污泥调理药剂以改善其脱水性能,随后利用离心机、带式压滤机或板框压滤机等进行机械脱水,以实现最终的减量化效果,同时便于污泥后续的处理处置。目前常用的污泥调理剂主要有无机混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无机混凝剂包括铝盐、铁盐、铝铁复合盐等,主要用于提高污泥的过滤特性,同时降低其可压缩性;有机絮凝剂一般指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包括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等,主要用于改善污泥的过滤速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将无机混凝剂与有机絮凝剂搭配使用,以实现热水解厌氧消化污泥的高效脱水。
由于热水解厌氧消化污泥在经无机有机联合调理后会形成较大絮体,伴随明显的泥水分离,采用传统的污泥脱水性能判定方法如污泥比阻、毛细吸水时间等表征时无法准确判定其调理效果,而采用传统压滤法处理,耗时3~5 个小时,时间较长,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种厌氧消化污泥调理效果的判定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判定其调理效果、耗时较长、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厌氧消化污泥调理效果的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厌氧消化污泥进行调理处理,得待测泥;
S20、将所述待测泥离心得上清液,测量上清液的体积占待测泥总体积的比值w1,及上清液的浊度a1;
S30、判断w1及a1是否满足w1≥65%,且a1≤35NTU,若满足则厌氧消化污泥调理效果符合要求,进行下一步脱水处理。
可选地,步骤S10包括:向厌氧消化污泥中加入混凝剂,至泡沫消失,然后加入絮凝剂,至产生絮状物,并出现泥水分离。
可选地,所述混凝剂为无机药剂;和/或,
所述絮凝剂为有机药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尚水清源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尚水清源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8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藏式触点通电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容MLCC巴块的层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