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及其清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2864.X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39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本达;陈晓艺;陈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06 | 分类号: | E02B15/06;E02F3/88;E02F3/90;E02F5/28;E03B5/00;E02B15/10;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泵站 综合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及其清污方法,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包括池体,池体的一侧壁设置有进液管道,池体的另一侧壁设置有排液管道,池体设置有位于进液管道和排液管道下方的清淤机构,清淤机构包括设置于池体的排淤管、滑移连接于池体以将沉积于池体底部的淤泥推送至排淤管的推泥板以及驱动推泥板滑移的驱动组件排淤管连接有抽淤泵,池体设置有位于清淤机构上方的防溢机构,防溢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池体的防溢挡泥板以及分别对应设置于防溢挡泥板两侧的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和防溢挡泥板均开设有透水孔,池体设置有驱动防溢挡泥板转动的旋转件。本申请具有提高泵站的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泵站前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及其清污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水利工程用泵站前池结构为一个完整的集水池,水通过进水通道后进入泵站前池,由于水中带有悬浮物,在进入泵站前池后容易发生沉积,因此经常需要对池底进行清淤。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对泵站前池的池底清淤时,需要将进水通道进行封闭,通过抽水管将泵站前池的水抽排出,在泵前池清空后才可以进行清淤。这种泵前池结构需要中断泵站工作才能进行清淤,降低了泵站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泵站的工作效率,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一侧壁设置有进液管道,所述池体的另一侧壁设置有排液管道,所述池体设置有位于进液管道和排液管道下方的清淤机构,所述清淤机构包括设置于池体的排淤管、滑移连接于池体以将沉积于池体底部的淤泥推送至排淤管的推泥板以及驱动推泥板滑移的驱动组件,所述排淤管连接有抽淤泵,所述池体设置有位于清淤机构上方的防溢机构,所述防溢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池体的防溢挡泥板以及分别对应设置于防溢挡泥板两侧的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和防溢挡泥板均开设有透水孔,所述池体设置有驱动防溢挡泥板转动的旋转件,清淤机构工作时,第一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进液管道上方内壁,第二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排液管道下方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常状态下,旋转件带动防溢挡泥板转动,使得防溢挡泥板呈竖向状态,且位于进液管道和排液管道之间,水从进液管道进入池体内,水中的淤泥经过防溢挡泥板的阻隔沉积掉落于池体底部后,水通过排液管道排出池体,当需要对池体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时,旋转件带动防溢挡泥板转动,使得第一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进液管道上方内壁,第二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排液管道下方内壁,将池体分隔成两个腔室,位于防溢挡泥板下方的腔室内的驱动组件驱动推泥板滑移,推泥板将淤泥推送至排淤管,经过抽淤泵将淤泥排出池体外,防溢挡泥板、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有效减少位于三者下方的腔室内扬起的泥土回溢到上方的腔室,造成上方腔室液体的二次污染,另外,从进液管道进入的液体经过防溢机构的阻隔过滤,从排液管道持续排出,无需中断泵站工作也可以进行清淤作业,提高泵站的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均和防溢挡泥板铰接,所述防溢挡泥板设置有控制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翻折张合的翻折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平常状态下,防溢挡泥板呈竖向状态,通过翻折机构将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翻折收合,使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与防溢挡泥板之间的夹角至锐角,由进液管道进入池体的液体经过侧挡板和防溢挡泥板的双重过滤后,再从排液管道排出,增加对液体夹带的淤泥的过滤效果,需要进行清淤作业时,通过翻折机构将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翻折展开,使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与防溢挡泥板之间的夹角至钝角,且第一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进液管道上方内壁,第二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排液管道下方内壁,另一方面,通过翻折机构调节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与防溢挡泥板之间的夹角,增加防溢机构的覆盖区域,可适配于不同尺寸的池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28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