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切换式环天线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70210.3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7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冠纬;张家豪;颜红方;李俊毅;曾国祯;李荣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22;H01Q1/50;H01Q1/48;G06F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笔记本电脑 切换 天线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切换式环天线模块,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显示部的金属机壳的边角区域,其包括金属部、第一导体、馈入部、近接感测电路、第二导体及主动开关。金属部具有第一直段与第二直段彼此连接以构成L型,金属部是金属机壳的一部分,第一直段与金属机壳构成第一间隙,第二直段与金属机壳构成第二间隙。馈入部通过第一导体连接第一直段。近接感测电路具有感测导体与感测芯片,感测导体连接馈入部,感测芯片连接于感测导体与接地边角之间。第二导体通过电容连接第二直段。主动开关连接于接地边角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一、第二直段、第一、第二导体与接地边角包围近接感测电路的四周。本发明可缩小天线尺寸且整合近接感测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模块,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切换式环天线模块。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笔记本电脑的外观型态主要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具有屏幕的显示部1、转轴2与输入部3,转轴2用以连接显示部1与输入部3。现有的笔记本电脑必备无线网络功能,且使用内藏式天线,在保持外观简约的同时,须具备多个通信频带的应用。
金属机壳的笔记本电脑其呈现的外观美感往往容易获得用户青睐,但对于天线设计的挑战则更严苛。再者,基于多通信频带的应用,已有许多无线通信系统规定了对于人体的影响程度要降低,例如电磁波比吸收率(SAR)必须要越低越好。因此除了达到符合无线通信规范的信号强度,依据用户使用状态,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在笔记本电脑的各种工作模式也往往制定了电磁波比吸收率的规范,以保护消费者的安全。经常地,近接传感器(proximity sensor)用以侦测用户接触或靠近电子装置的情况,较常使用的感测方式是侦测感应电容值的变化。近接传感器通常是独立的模块,并且尽可能不受外在或其他金属屏蔽以达到侦测效能。然而,在市场上,全金属机壳的笔记本电脑在整合原则上须要避免金属屏蔽的近接传感器的方面是相当困难的挑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切换式环天线模块,解决全金属机壳对近接感测电路产生屏蔽,及影响天线的辐射特性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切换式环天线模块,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显示部的金属机壳的边角区域,所述切换式环天线模块包括:
金属部,具有第一直段与第二直段,所述第一直段连接所述第二直段以构成L型,所述金属部是所述金属机壳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直段与所述金属机壳的上边末端构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直段与所述金属机壳的侧边末端构成第二间隙;
第一导体;
馈入部,通过所述第一导体连接所述第一直段的第一连接端;
近接感测电路,具有感测导体与感测芯片,所述感测导体连接所述馈入部,所述感测芯片连接于所述感测导体与接地边角之间;
第二导体,通过电容连接所述第二直段的第二连接端;以及
主动开关,连接于所述接地边角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直段、所述第二直段、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接地边角包围所述近接感测电路的四周。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部利用所述近接感测电路连接所述接地边角以达成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开关是单刀四掷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感测导体具有第一感测段与第二感测段,所述第一感测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馈入部,所述第一感测段的第二端为浮接,所述第二感测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馈入部,所述第二感测段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感测芯片连接所述接地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相同,皆为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02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