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68585.6 | 申请日: | 202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8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焕敏;李胜;闫华;刘甜甜;张文林;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周娇娇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俯仰 双站角 散射 结构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涉及电磁散射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设计一块由平板和弧形板组成的散射结构,尺寸随机,其中平板与弧形板的夹角设为β;将散射结构竖直放置,以使平板处于XOZ平面,对β进行不同赋值,然后对该散射结构进行电磁理论仿真计算;获取不同俯仰双站角的双站散射特性图像;定量统计不同图像中的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数据,获得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折线图,对折线图进行拟合获得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方程关系,本发明具有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的强散射结构,可实现不同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特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散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武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随着战场环境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及打击目标隐身性能的提高,传统体制的武器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对武器系统导引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双(多)基地雷达制导体制的研究是个重点发展方向,双(多)基地雷达探测能显著提高隐身目标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攻击成功概率。传统的典型体结构变双站角探测时双站散射特性较弱,当发射雷达和接收雷达方位角相同、俯仰角不同是,双站强散射特性难以实现。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的散射结构难以实现双站强散射特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设计一块由平板和弧形板组成的散射结构,尺寸随机,其中平板与弧形板的夹角设为β;
Ⅱ.将散射结构竖直放置,以使平板处于XOZ平面,对β进行不同赋值,然后对该散射结构进行电磁理论仿真计算;
III.获取不同俯仰双站角的双站散射特性图像;定量统计不同图像中的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数据,获得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折线图,对折线图进行拟合获得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方程关系。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通过折线图拟合得到的方程式为:
y=0.15x5-2.87x4+19.09x3-56x2+75.64x-22.14;
其中,y表征强散射强度的角度范围,x表征双站俯仰角。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强散射强度范围为大于15dBm2的散射强度。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平板与弧形板的夹角β满足:
α表征为任意角。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仿真计算的参数为:
选用Ku波段,入射方位角选用0°~90°,入射俯仰角选用1°~10°,仿真计算的间隔为1°。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变俯仰双站的散射结构,当发射雷达和接收雷达以相同方位双站角、不同俯仰双站角探测时,强散射结构双站散射特性较强,仿真计算其不同俯仰双站角的散射特性,得出此结构双站散射特性角度范围与双站角的关系,为双站欺骗干扰的设计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未经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8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油杆导向器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