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零值绝缘子带电检测设备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68260.8 | 申请日: | 2022-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92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邱刚;张廼龙;黄新宇;高超;谭笑;李鸿泽;高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B64U10/14;B64U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杨云 |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人机 绝缘子 带电 检测 设备 系统 | ||
1.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零值绝缘子带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采集装置(3)以及与其固定连接的校准装置(4),校准装置(4)包括尾翼件(5)、中控件(6)、动力件(7)、气流管(8)及风扇组件(9);
图像采集装置(3)固定于气流管(8)上,沿气流管(8)的管壁周向均匀设有多个风扇组件(9),气流管(8)的后端设有中控件(6),中控件(6)的一端连接动力件(7)和风扇组件(9),动力件(7)固定于气流管(8)的管壁上,中控件(6)的另一端连接尾翼件(5);
动力件(7)通过中控件(6)为风扇组件(9)提供动能,尾翼件(5)与中控件(6)受到外力后,通过位置调整调控风扇组件(9)的动能,风扇组件(9)的动能所产生的气流与外力实现受力平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值绝缘子带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尾翼件(5)包括环片(16)、轻质杆(17)和轻质板(18),轻质杆(17)的一端固定连接环片(16),轻质杆(17)的另一端固定环设多个均匀分布的轻质板(18),环片(16)的一端和中控件(6)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值绝缘子带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中控件(6)包括复位弹簧(19)、长板(20)、控制盘(21)、中轴件(22)、单元轴件(23)及制动盘(25);
控制盘(21)的一侧设置有复位弹簧(19),复位弹簧(19)一端固定在控制盘(21)上,复位弹簧(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尾翼件(5),控制盘(21)的盘体上环设有多个板孔,且每个板孔中均贯穿有长板(20),长板(20)的一端接触尾翼件(5),控制盘(21)的另一侧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单元轴件(23),且控制盘(21)另一侧的外边缘位置固定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片(24),支撑片(24)的一端固定在气流管(8)上;
单元轴件(23)的一端传动连接有制动盘(25),制动盘(25)一侧固定连接风扇组件(9),单元轴件(23)的另一端传动连接中轴件(22)的一端,中轴件(22)的另一端与动力件(7)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值绝缘子带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单元轴件(23)包括控制轮(26)、控制轴(27)、套筒(28)、内齿筒(32)及第一连接组件,控制轴(27)的一端通过环设多个均匀分布的控制轮(26)实现对制动盘(25)的传动,控制轴(27)的另一端一体连接轴齿轮,且轴齿轮外部活动套有内齿筒(32),内齿筒(32)与中轴件(22)进行转动传控;
控制轴(27)的腰部位置开设环形槽,且环形槽外部活动套有套筒(28),套筒(28)的一侧固定连接长板(20),第一连接组件将套筒(28)、控制盘(21)及长板(20)连接,且通过带动套筒(28)控制控制轴(27)的轴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值绝缘子带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方形框(29)、L型控向杆(30)、压簧(31)及横板(33),横板(33)的一端固定在控制盘(21)上,横板(33)的另一端贯穿有内齿筒(32);
L型控向杆(30)的一端固定在控制盘(21)上,另一端活动套接在方板框(29)上开设的通孔内,方板框(29)固定在长板(20)上,压簧(31)套在L型控向杆(30)上,压簧(31)内撑在L型控向杆(30)和方板框(29)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值绝缘子带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中轴件(22)包括环形锥齿轮(34)、盘型锥齿轮(35)和控制杆(36),控制杆(36)的一端固定连接盘型锥齿轮(35),控制杆(36)的另一端和动力件(7)连接;
盘型锥齿轮(35)的外部变向传动连接有多个均匀环设的环形锥齿轮(34),环形锥齿轮(34)上贯穿设有内齿筒(32)。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零值绝缘子带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轮(26)设置在控制轴(27)端部开设的板槽中,控制轮(26)为橡胶盘,且橡胶盘中部固定内轴;
控制轮(26)的内轴两端均延伸到控制轴(27)上开设的圆板槽中,控制轮(26)的橡胶盘和制动盘(25)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826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