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速比、多挡位自动变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264057.3 | 申请日: | 2022-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5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芳;程燕;郎泳泽;徐向阳;许晋;王书翰;张玉东;董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6H3/70 | 分类号: | F16H3/70;F16H5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汇航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87 | 代理人: | 黄川;高永 |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速比 多挡位 自动变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速比、多挡位自动变速器,由3个行星排、3个制动器、3个离合器以特定连接方式构成,可以形成的挡位包括至少6个前进挡和2个倒挡。该多挡位自动变速器的各个挡位的机械传动效率高;可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换挡过程响应快、冲击小;构成的各个零部件皆为传统零部件产品,制造技术难度小,可靠性好;可实现的传动比范围不低于10,能够适应以履带车辆为代表的重载车辆对扭矩、功率、效率等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速比、多挡位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履带车辆是军民两用的重要装配。这些车辆的自重大且载重大,经常工作在环境恶劣的地区,因此对于传动系统的低速挡速比、传动比范围的要求更高,以实现传递扭矩高、功率大、可靠性强、适应性好等性能。基于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多挡位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T,Automatic Transmission)是当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主流结构类型。目前美国M1A1坦克上配套了艾利逊的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型号为Allison-X-1100-3B,其变速器构型由3个行星排和5个换挡元件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构成;德国的“豹2”坦克以及衍生出的民用履带装备配套了型号为HSWL-354的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其变速器构型方案由3个行星排、4个换挡元件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构成。国内履带车辆传动系统也基本上都是采用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箱,但是可实现的传动比范围和低速挡速比都显著劣于国外指标。因此,研发具有大速比的多挡位自动变速器对于提升我国履带车辆的总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速比、多挡位自动变速器,由3个行星排、3个制动器、3个离合器以特定的连接方式构成,可以形成至少6个前进挡和2个倒挡,可以实现较大的低速挡传动比、较宽的传动比范围,能够很好的满足履带车辆大扭矩、高功率、大爬坡度、无动力换挡、高效率等性能要求。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速比、多挡位自动变速器,包括:
多级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第一传动轴1、第二传动轴2,第一传动轴1用于输入动力,第二传动轴2用于输出动力;
多级行星齿轮变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第一制动器10、第二制动器20、第三制动器30、第一离合器40、第二离合器50、第三离合器60、第三传动轴3、第四传动轴4、第五传动轴5、第六传动轴6和第七传动轴7;
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中心轮110、第一行星轮保持架130和第一齿圈120,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中心轮210、第二行星轮保持架230和第二齿圈220,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中心轮310、第三行星轮保持架330和第三齿圈320;第一齿圈120与第二齿圈220固接,第二行星轮保持架230与第三齿圈320固接;第一制动器10制动第一行星轮保持架130,第二制动器20制动第一齿圈120或制动第二齿圈220,第三制动器30制动第三行星轮保持架330;第一离合器40连接第二中心轮210和第三中心轮310,第二离合器50连接第一行星轮保持架130和第二中心轮210,第三离合器60连接第一行星轮保持架130和第二行星轮保持架230、以及连接第一行星轮保持架130和第三齿圈320;
第一中心轮110固接于第一传动轴1,第三中心轮310固接于第二传动轴2,第一行星轮保持架130固接于第三传动轴3,第一齿圈120固接于第四传动轴4,第二齿圈220固接于第四传动轴4,第三行星轮保持架330固接于第五传动轴5,第二行星轮保持架230固接于第六传动轴6,第三齿圈320固接于第六传动轴6,第二中心轮210固接于第七传动轴7。
进一步的,包括第一至第六前进挡和第一至第二倒挡。
进一步的,第三制动器30、第一离合器40和第二离合器50共同闭合、且其他制动器和离合器不工作时,实现前进一挡;
第一制动器10、第三制动器30和第一离合器40共同闭合、且其他制动器和离合器不工作时,实现前进二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4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限束装置及X射线拍摄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气相液氮罐压力检测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