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鳡仔鱼室内快速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57967.9 | 申请日: | 2022-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43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刚;管赫赫;高泽霞;周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20;A23K10/3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冯超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仔鱼 室内 快速 食人 配合 饲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鳡仔鱼室内快速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光照遮蔽物构建黑暗环境;鱼苗平游后,4至7日龄投喂适口饵料进行开口,然后进行集群驯养,建立鳡仔鱼集群摄食,并建立条件反射,7至10日龄从投喂适口饵料过渡到投喂丰年虫;待鳡仔鱼建立了集群习性并建立了良好的条件反射,同时鱼苗体长达到15mm时,开始进行人工配合饲料驯食,5至10天后完全投喂饲料;当鱼苗体长15mm以上,群体出现规格差异阶段时,挑出大规格或明显残食其他鱼的个体,继续对个体进行驯食,直至所有个体完全吃食饲料。本发明避免采用鱼浆、水蚯蚓等投喂,减少病原传播,减少鳡凶猛残食现象,极大地提早鳡吃食饲料时间、提高驯食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中的鱼类驯食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鳡仔鱼室内快速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鳡(Elopichthys bambusa)属鲤科,雅罗鱼亚科,是凶猛肉食性鱼类,有“水老虎”之称,是湖北特色名贵养殖鱼类,“香煎鳡鱼”是湖北名菜,“丹江口鳡鱼”2011年被国家质检总局纳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价格一般超过40元/kg,10kg以上个体价格超过80元/kg。鳡生长速度较快,且能够在水体当中捕食各类鱼,在生态系统中属顶级消费者,对维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有重要作用。为了保护丹江口水体环境和生态资源,丹江口市开始全面拆除网箱。由于主要养殖模式的消失和亲本数量锐减等原因,鳡养殖规模和市场消费急剧缩减。当前,为了保护长江及丹江口水库鳡自然资源,满足人们对长江优质特色鱼类的消费需求,推动我省特色鱼类养殖产业绿色发展,亟需对鳡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开展深入研究,建立繁殖-育苗-养殖推广技术体系和产业链。鳡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是苗种培育中最重要环节,是后期成鱼健康养殖的基础。
鳡是淡水水体中最凶猛的肉食性鱼类,自然水体中以浮游动物开口,在全长15-20mm时,大规格个体便开始残食小个体,甚至饵料不充足的情况下,相似规格的便存在咬尾现象,残食现象非常严重,苗种培育存活率一直较低。已往的鳡驯食是将池塘培育的幼鱼苗转入水泥池或室内培育池进行转食人工配合饲料,通常在40-60mm时,首先投喂鱼浆、水蚯蚓、冰鲜幼杂鱼等,再逐步过渡到饲料,达到驯食目的。该方法存在四个突出问题:
一是驯食时间晚,从池塘起捕驯食前,池塘中便已经存在较严重的残食现象;
二是驯食期间因为存在吃食不均一现象,个体差异容易拉大,导致残食现象严重,显著影响成活率;
三是环境不可控,外界因素干扰大,在受到天气变化干扰时,已驯食吃饲料的幼鱼会停食,驯食效果不稳定;
四是环境污染和病原传播问题,用鱼浆、水蚯蚓、冰鲜幼杂鱼等投喂存在传播病原风险,对水环境污染也较严重,不适合当下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的大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鳡仔鱼室内快速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该方法在规格差异出现之前,在室内对鳡仔鱼进行的快速驯食,减少残食;本发明建立了一种绿色健康的驯食方法,能够及时让鳡鱼吃食人工配合饲料,提高驯食存活率,从而为恢复鳡绿色健康养殖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一种鳡仔鱼室内快速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与驯食环境构建:对养殖缸进行刷洗、消毒,将水提前曝气备用,待放入鳡水花后,利用光照遮蔽物构建黑暗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位置放置驯食框、驯食灯及曝气头);
(2)集群摄食习性建立:鱼苗平游后,4至7日龄投喂适口饵料进行开口,然后对鱼苗开始进行集群驯养,通过关掉气泵、打开灯光吸引鳡仔鱼集群后再投喂的方式建立鳡仔鱼集群摄食,并建立条件反射,7至10日龄从投喂适口饵料过渡到投喂丰年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79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