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蚀性烧结钕铁硼磁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53601.4 | 申请日: | 2022-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2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邓兆怡;湛领;许梦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41/02 | 分类号: | H01F41/02;H01F1/057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李金标 |
| 地址: | 237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耐蚀性 烧结 钕铁硼 磁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耐蚀性烧结钕铁硼磁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将碳化硅粉体分散到乙醇中形成分散液,采用雾化喷射将所述分散液添加到钕铁硼粉末中,形成混合浆料;将装有混合浆料的模具在1.5‑3T的磁场中充分取向,然后真空烘干以去除乙醇,得到初坯,随后将所述初坯放入液压装置中进行冷等静压,形成压坯;将所述压坯放入真空烧结炉中烧结成型,热处理,得到钕铁硼磁体;本发明通过向钕铁硼粉体中掺入碳化硅粉体,经真空烧结处理后,由于碳化硅的存在,显著的提升了钕铁硼磁体的耐腐蚀性能,并且基于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确保了钕铁硼磁体具有较好的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耐蚀性烧结钕铁硼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结钕铁硼磁体具有优异的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波通讯技术、汽车工业、仪器仪表及医疗器械等领域。但是,烧结钕铁硼材料表面存在大量孔隙和疏松,易氧化生锈,其化学稳定性及耐腐蚀性能较差。此外,由于其本身存在多相组织,各相间存在较大的化学电位差,导致晶间富钕相和富硼相优先分解,使铁磁性主相Nd2Fe14B遭到破坏,严重恶化其磁性能,尤其在潮湿、高温和有氢的环境下容易发生腐蚀,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
目前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表面处理方法防腐,如公开号为“CN108364780A”的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一种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高耐蚀涂层的制备方法,将ZnAl涂层作为底涂和富Al涂层作为面涂相结合,通过两道喷涂处理,有效降低磁体与腐蚀介质之间的孔隙率,提高了涂层与磁体之间的结合力,使烧结钕铁硼磁体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又如公开号为“CN 111926366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耐蚀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处理烧结钕铁硼磁体,得到的原位生长氧化陶瓷层与基体结合性能优良,进一步使用脉冲等离子爆炸工艺,通过冲击波与高压电流场、电磁场的能量相叠加作用于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使其表面在快速熔凝过程中发生合金化反应以及自淬火效应,重构材料表层组织,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具有超细或纳米结构,从而显著提高其耐蚀性;
再如公开号为“CN 110904480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耐蚀性的表面处理方法,通过硫酸盐电镀锌形成底锌层,由于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是通过粉末冶金烧结成型的产品,结构疏松,孔隙率高,而硫酸盐镀锌具有分散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很快的让疏松的孔洞上镀,增加了镀层和基体的锁扣效应,进而增加了镀层的结合力,使捏锌合金镀层与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结合牢固,碱性锌镍合金电镀,减少了氢离子对基体的腐蚀及聚氢现象,进而降低了镀层的脆性;通过相关设备对锌镍合金镀层进行分析,当镍的含量在12.5~13.5%时为γ相,是单相的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热力学稳定性,锌镍合金的稳定电位比永磁材料基体的要负,其合金镀层属于阳极性镀层,能起到优异的电化学保护作用。但锌镍合金的电极电位又比镀锌层的正,其腐蚀电动势又比锌小,故其腐蚀电流小,耐蚀性比镀锌层更高,钝化后耐盐雾实验可以达200小时以上。
然而,上述技术手段均存在的问题是成本较高,并且存在明显的“三废”问题,处理起来较为麻烦。
另一种实现钕铁硼磁体防腐的技术手段是合金化,即制备钕铁硼磁体时掺入合金元素,使在钕铁硼的晶界处形成金属间化合物,提高其耐腐蚀性,但是,这种引入合金元素的方式极易导致磁性能的降低,对于生产工艺的控制较为严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蚀性烧结钕铁硼磁体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合金化的方式提高钕铁硼磁体的耐腐蚀性,同时避免对其磁性能造成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制备高耐蚀性烧结钕铁硼磁体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将碳化硅粉体分散到乙醇中形成分散液,采用雾化喷射将所述分散液添加到钕铁硼粉末中,形成混合浆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36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盒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集合的敏感信息防护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