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标准化环网箱多功能测试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50433.3 | 申请日: | 2022-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7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烨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邢雁发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准化 网箱 多功能 测试 工具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准化环网箱多功能测试工具及使用方法,此测试工具包括,连接单元,包括开关间隔插座、二次模块插头和连接于开关间隔插座和二次模块插头之间的接线模块;显示单元,连接于开关间隔插座和接线模块之间,包括出口回路监视灯组和遥信回路监视灯组;转接单元,连接于二次模块插头和接线模块之间,其包括供电模块和电流接线模块;本发明通过将环网柜中开关间隔和“二次模块”的多种故障检测功能集成在一个测试工具中,大幅简化检测装置的复杂程度,大幅降低了原有故障检测的操作难度和判断难度,提高工具的便携性、可用性,解决了标准化环网箱因增加“二次模块”带来的联调、运维痛点问题,对标准化环网箱的推广应用具有积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网箱测试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准化环网箱多功能测试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标准化环网箱是国家电网为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而大力推广的新型环网箱产品。标准化环网箱中“二次模块”因为模块内部存在不少端子接线,存在运输振动等引起接线松动的可能,这有可能造成原本在工厂内联调是工作正常的“二次模块”,当到达现场时出接线触不良问题,造成环网箱联调或运行出现问题。由于“二次模块”采用密封手段,没有测试点,无法判断故障问题出现在“二次模块”内部,还是出现开关间隔接线松动、行程开关故障等问题,同时二次模块现场拆装工作量比较大,因此如何快速排查出是开关间隔的问题,还是“二次模块”的问题,对减少运维检测、检修工作量,加快送电或缩短恢复供电时间,具有很重要意义。
另外,一般制造厂家生产调试或现场联调是无法通过环网箱一次侧施加几千安培的相电流来测试“二次模块”在配电线路短路故障情况下的承载能力,此时会有几十安培的二次电流流经“二次模块”的电流回路。因此在环网箱成套联调时,不好模拟测试在配电线路短路下,是否会由于“二次模块”研发设计或生产制造缺陷引起烧断“二次模块”内部PCB板走线。如果PCB板走线烧断,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站所终端)会因为不能采集到故障相电流而拒动,造成线路故障的越级跳闸,扩大故障停电范围,影响到标准化环网箱的供电可靠性。
在进行标准化环网箱复杂的保护联调传动试验时,由于二次模块全密封,没有办法采用继电保护测试仪从二次侧施加工频电流,造成复压过流保护、分布式FA等复杂保护功能联调实验无法开展。此类问题不解决,会影响到对标准化环网箱的推广应用,因而需提出一种能够用于标准化环网箱的测试工具,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标准化环网箱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标准化环网箱多功能测试工具,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标准化环网箱中“开关间隔及二次模块”故障检测难度大,项目多,缺乏测试工具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标准化环网箱多功能测试工具,此测试工具包括连接单元、显示单元和转接单元,其中,连接单元,包括开关间隔插座、二次模块插头,以及连接于所述开关间隔插座和二次模块插头之间的接线模块;显示单元,连接于所述开关间隔插座和接线模块之间,包括出口回路监视灯组和遥信回路监视灯组;转接单元,连接于所述二次模块插头和接线模块之间,其包括供电模块和电流接线模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标准化环网箱多功能测试工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接线模块包括开关间隔端子组、二次模块端子组和外测端子组,各端子组中的接线端子通过导线或印制板走线对应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烨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烨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04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