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椒复合式采收修剪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44526.5 | 申请日: | 2022-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69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武;胡定林;刘娟;罗成荣;刘茂;吴万波;陈善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凉山州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指导服务中心;金堂县农业项目投资促进服务站 |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王文娇 |
| 地址: | 61008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椒 复合 采收 修剪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花椒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花椒复合式采收修剪方法。在海拔600m以下的川中丘陵区与盆周山地的青花椒产区,采用以采代剪;在海拔600m~1000m的川中丘陵区与盆周山地的青花椒产区和海拔1200m以下的川西南山地青花椒产区,椒树留一部分枝条作为来年的结果母枝,重短剪另一部分枝条;在海拔1200m以上的川西南山地青花椒产区和川西南红花椒产区,采用以采代剪与隔年轮换修剪相结合。本发明的该采收修剪方法适用于川中丘陵区与盆周山地的青花椒产区和川西南山地花椒产区,因地制宜采收修剪,既能保证低海拔产区青花椒恢复树势,减少大小年现象,也能实现高海拔产区应用以采代剪技术,能降低花椒采收成本,在各个产区花椒成熟后再采收能提高花椒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花椒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花椒复合式采收修剪方法。
背景技术
花椒采摘主要依靠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为了提高产量降低采摘成本,前期开展了青花椒“以采代剪”技术研究,并进行了示范推广。“以采代剪”技术是指青花椒由传统的秋季修剪改变为夏季6月至7月修剪,对整株青花椒的枝条实行重短剪促重发的方式,促发新梢快速生长,当年新梢枝条长度可达1.2m左右,在新梢上进行花芽分化,可以达到改善结果特性,提高产量的目的。此项“以采代剪”技术为低海拔地区(600米以下)青花椒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实现了青花椒规模化生产。但此项“以采代剪”技术通过近几年生产实践,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采摘修剪时间短。青花椒商品成熟期最早在6月上旬,采用此技术主要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左右,有效采摘期最多不超过一个月。花椒采摘主要依靠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再加上近些年劳动力日益短缺和机械采摘技术的不成熟矛盾日益突显,完成采摘任务难度大。
(2)果品成熟度不够,品质差。花椒生理成熟期一般在8月至9月,过早采收花椒,其麻味素及挥发油含量不够,品质受影响。
(3)影响树体、产品健康。使用“以采代剪”技术正值炎热夏季,花椒枝条全部采收后,严重影响花椒树体健康,这也是近年来青花椒病虫害严重,大小年现象严重,树体早衰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花椒树过早修剪,新枝条生长期不够,木质化程度差,椒农会加大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促成花芽;病虫害严重势必增加药物使用,进一步增大了产品健康风险。
“以采代剪”技术除上述缺陷外,此项技术的使用有其特有的适用地区及时间限制,其主要在四川盆地平原及低海拔丘陵地区的青花椒产区推广应用,目前在川西南山地花椒主产区仍采用最原始栽培方式,管理水平落后,同时该区域花椒生产中部分地区不科学及盲目的推广应用“以采代剪”技术,通过提前采收期来换取低价生产成本,导致花椒品质下降、树休早衰,甚至出现了成片椒园死亡现象,也严重影响了花椒品质、市场价格及品牌效益。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花椒复合式采收修剪方法,本方法主要针对川中丘陵区与盆周山地的青花椒产区和川西南山地花椒(包括青花椒、红花椒)产区,根据花椒生物生态学特性,结合不同产区海拔范围及气候条件,在原有青花椒以采代剪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以采代剪与隔年轮换修剪的复合式采收修剪模式,既可以保证低海拔产区青花椒恢复树势,减少大小年现象,也可实现高海拔产区应用以采代剪技术,降低采收成本,提高花椒品质。
所述的一种花椒复合式采收修剪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1)针对川中丘陵区与盆周山地的青花椒产区和川西南山地花椒产区,将上述两个花椒产区划分为三个采收修剪区域,三个采收修剪区域分别为:海拔 600m以下的川中丘陵区与盆周山地的青花椒产区,海拔600m~1000m的川中丘陵区与盆周山地的青花椒产区和海拔1200m以下的川西南山地青花椒产区,海拔 1200m以上的川西南山地青花椒产区和川西南山地红花椒产区;三个采收修剪区域的花椒采收修剪时间和采收修剪方式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凉山州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指导服务中心;金堂县农业项目投资促进服务站,未经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凉山州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指导服务中心;金堂县农业项目投资促进服务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45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