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源多联机的室外机、水源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44161.6 | 申请日: | 2022-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9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武连发;冯涛;焦华超;申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06 | 分类号: | F24F1/06;F24F11/30;F24F11/64;F24F11/65;F24F11/84;F24F11/88;F25B13/00;F25B41/24;F25B43/00;F25B4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饶富春 |
| 地址: | 519031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源 联机 室外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源多联机的室外机、水源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水源多联机技术领域。该室外机包括储液罐;过冷器,通过第一管路与储液罐相连通,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换热器,通过第二管路与储液罐相连通,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还包括气液分离器,通过第三管路与储液罐相连通,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在某一室外机关机时,关闭第一阀门,从而起到防倒灌效果,室外机开机并制热时,根据吸气过热度来调节第二阀门开启程度,从而确保制热时流回换热器的冷媒以液态冷媒为主,并且在停机且高压侧的压力过高时,开启上述第三阀门,从而利用第三管路对储液罐以及高压侧进行泄压,降低室外机因高压压力过高而不能再次启动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源多联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源多联机的室外机、水源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水源多联机拥有“高能效、占地小、良好经济回期率”等空气源多联机无法比拟的优点,特别是经济回期率,与空气源多联机相比,在运行1.5年左右,水源多联机的总费用(初投资+运行成本)就会开始低于空气源多联机,基于这一特点,当前水源多联机的市场占有率逐年升高。
目前的水源多联机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室内机1和多个室外机2,室外机2中设置压缩机3、油分离器4、换热器5、过冷器6、气液分离器7,而且,由于换热器3的容量一般均比较小。因此,当做冷量较大的机组时,由于冷媒灌注量较多,所以在室外机1中通常会配置储液罐8,从而协助室外机2存储更多冷媒,储液罐8连通设置在过冷器6和换热器3之间,上述过冷器6则是通过管路直接与室内机1相连通。水源多联机的多个室外机2联机使用,当其中一个室外机2停机时,室内机1中的冷媒将会通过管路以及过冷器6倒灌进入上述储液罐8,从而导致室内机1中冷媒缺失,以致机组舒适性及可靠性变差。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则是在连接过冷器6和室内机1的管路上加装有防倒灌组件9,以避免室内机1中的冷媒在某个室外机2停机时倒灌进入停机的室外机2的储液罐8中。然而,现有的此类室外机上使用的防倒灌组件结构复杂、元器件多、占用机内空间大,影响管路布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源多联机的室外机、水源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此类室外机上使用的防倒灌组件结构复杂、元器件多、占用机内空间大,影响管路布局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源多联机的室外机,包括:
储液罐;
过冷器,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换热器,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一种水源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内机和至少两个上述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室内机相连通。
一种上述水源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所述室外机的启闭状态;
根据所述室外机的启闭状态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启闭。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机的启闭状态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启闭,具体为:
若所述室外机处于关机状态,则关闭所述第一阀门,并且将所述第二阀门完全开启;
若所述室外机处于开机状态,则获取所述室外机的运行模式,并且根据所述室外机的运行模式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机的运行模式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启闭,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41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