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框格式溢流堰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42244.1 | 申请日: | 202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50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田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16 | 分类号: | E02B7/16;E02B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董杰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格式 溢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框格式溢流堰,所述框格式溢流堰包括堰体本体,所述堰体本体位于河道上游的部分形成有堰体前墙(2),所述堰体本体位于河道下游的部分形成有堰体后墙(3),所述堰体前墙(2)与所述堰体后墙(3)之间通过多条肋墙(4)相连,并且,相邻的所述肋墙(4)之间形成有槽,所述槽内填充有片石(6)。该框格式溢流堰结构简单,整体性强,提高了对水流的截流能力,同时具有明显的消能作用,减轻了高速水流的冲刷,降低了人畜接近堰体的遭遇危险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工建构筑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框格式溢流堰。
背景技术
滚水坝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拦水构筑物,其主要作用为抬升上游水位和拦蓄泥砂,广泛运用于蓄水、灌溉、防洪等工程中。传统滚水坝多采用砌体结构,利用自身重力抵抗水压力和水流冲击力。近年来,随着工业标准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的装配式滚水坝,与传统结构相比,其装配式结构具有占地较小、施工简便、节约人工的优点。但是,由于缺少消能设施,易在坝后形成高速水流旋涡,对接近的人畜构成危险,并且泥沙也易在水流变缓的下游区淤积。
具体的,传统的重力式滚水坝具有如下主要缺陷:
一、因坝体设计主要由抗滑移验算控制,坝体人工量较大,且埋深较深;
二、墙背后的湍流漩涡(俗称“水洞”)无法避免,若要设置消能设施,需要更大的圬工量;
三、采用砌体结构,整体性差,一处破决,整个坝体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框格式溢流堰,该框格式溢流堰结构简单,整体性强,提高了对水流的截流能力,同时具有明显的消能作用,减轻了高速水流的冲刷,降低了人畜接近堰体的遭遇危险的可能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框格式溢流堰,该框格式溢流堰包括堰体本体,堰体本体位于河道上游的部分形成有堰体前墙,堰体本体位于河道下游的部分形成有堰体后墙,堰体前墙与堰体后墙之间通过多条肋墙相连,并且,相邻的肋墙之间形成有槽,槽内填充有片石。
优选地,堰体前墙的底部朝向河道上游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前抗滑趾。
优选地,堰体本体的底板设置为埋入河床,前抗滑趾、堰体前墙和堰体后墙的底部均突出底板并伸入河床内。
优选地,前抗滑趾、堰体前墙和堰体后墙的下部均设置有抗滑键。
优选地,堰体前墙和堰体后墙均垂直于河道的水流方向布置。
优选地,多条肋墙均沿平行于河道的水流方向设置。
优选地,肋墙为自堰体前墙至堰体后墙的坡形结构。
优选地,槽内填充的片石为砌筑浆片石和/或干码大片石。
优选地,前抗滑趾、堰体前墙和堰体后墙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堰体前墙和堰体后墙朝向槽的一面形成有坡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堰体本体位于河道上游的部分形成有堰体前墙,堰体本体位于河道下游的部分形成有堰体后墙,堰体前墙、堰体后墙为主要截流构件,拦截河道径流。堰体前墙与堰体后墙之间通过多条肋墙相连,肋墙起加强整体稳定作用。并且,堰体前墙、堰体后墙和肋墙共同组成槽形结构,中间砌筑浆片石或干码大片石,起到保护河床、消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拦截部分泥沙。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框格式溢流堰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2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