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41125.4 | 申请日: | 2022-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6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赵可;赵洪凯;高洪继;高嘉岐;张小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25/06 | 分类号: | C08L25/06;C08L75/04;C08L23/06;C08L51/06;C08L39/06;C08L91/06;C08K3/04;C08J9/14;C08J9/18;C08J9/2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广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117 | 代理人: | 秦全 |
| 地址: | 130119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可发性 聚苯乙烯 颗粒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70~99份聚苯乙烯树脂、1~30份羟基甲基聚苯乙烯树脂、0.5~5.0份石墨和4~8份戊烷。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聚苯乙烯树脂、羟基甲基聚苯乙烯树脂、石墨按照重量份数混合,进行双螺杆挤出造粒;将颗粒和戊烷混合,进行高压浸渍反应,降温,将颗粒洗涤干燥,得到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
双螺杆挤出造粒过程中:主机温度设置在170~220℃,模头温度240~300℃,水箱温控为70~95℃,粒径为0.3~2.5mm;
高压浸渍反应温度为115~125℃,压力为0.60~0.85Mpa,浸渍时间为3~6h。
3.一种聚氨酯发泡温度可控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1:0.9~1.1;
其中所述A组分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30~50份聚醚多元醇、35~30份聚酯多元醇、0.5~5份催化剂、0.5~5份表面活性剂、1~30份发泡剂、1~30份阻燃剂和1~50份权利要求1所述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或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
其中所述B组分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70~90份多异氰酸酯和1~50份相变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聚氨酯发泡温度可控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N,N-二甲基苄胺、二甲基环己胺、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三嗪、醋酸钾、油酸钾、二甲氨基乙氧基乙醇、双吗啉二乙基醚、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聚氨酯发泡温度可控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硅油8860、月桂酸聚氧乙烯酯、月桂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聚氨酯发泡温度可控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硼酸锌、三氧化二锑、胶体五氧化二锑、锑钠、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磷酸三(1-氯-2-丙基)酯、多聚磷酸铵、有机硅阻燃剂、可膨胀石墨、双羟基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聚氨酯发泡温度可控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为水、PU-88、戊烷、HCFC-141b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聚氨酯发泡温度可控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复合材料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70~100份高密度聚乙烯、1~10份RT110石蜡、5~20份赤藻糖醇、8~25份石墨粉体、1~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0~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和0.1~1份抗氧剂。
9.一种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聚氨酯发泡温度可控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A组分:按A组分原料配比准确称量各原料,将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阻燃剂和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混合,搅拌1~2h,即得到A组分;
制备相变复合材料:按相变复合材料原料配比准确称量各原料,将高密度聚乙烯、RT110石蜡、赤藻糖醇、石墨粉体、聚乙烯吡咯烷酮、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抗氧剂混合均匀,双螺杆挤出造粒,得到相变复合材料;
制备B组分:将70~90份多异氰酸酯和1~50份相变复合材料混合,搅拌1~1.5h,即得到B组分。
10.一种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聚氨酯发泡温度可控的组合物在制备发泡温度可控的聚氨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进行高压发泡,温度为60℃,压力为2Mpa,时间为3min,然后将混合料注入模具中发泡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大学,未经吉林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112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密度钨合金3D打印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手术用缝合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