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宽带带状线带通滤波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40266.4 | 申请日: | 202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8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欧云章;刘畅;何杨;代宇恒;吴炼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威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12 | 分类号: | H01P1/212;H01P1/203 |
代理公司: | 成都诚中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0 | 代理人: | 曹宇杰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带 带状线 带通滤波器 | ||
一种超宽带带状线带通滤波器,包括:一对介质基板,介质基板从一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条形间隙,条形间隙贯通介质基板顶面和底面,条形间隙将介质基板一侧区域分隔为多个分支台;带状线单元,夹设于一对介质基板之间,包括带状输入端、带状输出端、连接于带状输入端和带状输出端之间的带状线、设于各分支台内的分支线;带状线折叠走线并呈矩形波形,其波峰凸向介质基板另一侧,波峰数量与条形间隙数量一致,波峰位置与条形间隙对应,分支线一端连接带状线的波谷,另一端在分支台内延伸预定长度,且延伸末端通过金属化过孔连通介质基板顶面和底面以接地。以直接耦合实现超宽带和高带外抑制特性,耦合系数大,体积小,带内插损小。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射频微波技术领域,涉及输线滤波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现无线电波频率选择的超宽带带状线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和发展,滤波器的设计从最初的LC滤波器发展到波导滤波器和同轴滤波器。随着平面传输线的问世,这类传输线已被广泛用来设计滤波器,如微带滤波器、带状线滤波器、共面波导滤波器等。
目前,带通滤波器大部分多为微带线形式,而且一般采用电耦合和磁耦合方式,进行能量传输,用此种方式无法达到一个较大的耦合系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超宽带带状线带通滤波器,通过谐振器直接耦合的方式,实现超宽带和高带外抑制特性,不仅能够获得较大的耦合系数,还在小体积化的同时通过带状线直接耦合方式实现小的带内插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超宽带带状线带通滤波器,包括:
一对平行设置的介质基板,一端设有信号输入口,另一端设有信号输出口,介质基板从一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条形间隙,条形间隙间隔设置,且贯通介质基板顶面和底面,条形间隙将介质基板一侧区域分隔为多个分支台;
带状线单元,夹设于一对介质基板之间,包括与信号输入口连接的带状输入端、与信号输出口连接的带状输出端、连接于带状输入端和带状输出端之间的带状线、以及设于各分支台内的分支线;
其中,带状线折叠走线并呈矩形波形,其波峰凸向介质基板另一侧,波峰数量与条形间隙数量一致,波峰位置与条形间隙对应,分支线一端连接带状线的波谷,另一端在分支台内延伸预定长度,且延伸末端通过金属化过孔连通介质基板顶面和底面以接地。
其中,每个分支台以及与其对应的分支线、金属化过孔和带状线的部段构成一个谐振器耦合单元。
进一步,从带状输入端处和带状输出端处往中间方向,分支线的宽度依次增大,长度依次减小。
进一步,带状线起始端的波谷连接带状输入端,末端的波谷连接带状输出端,带状输入端和带状输出端与波谷处于同一直线。
进一步,分支线长度方向与条形间隙长度方向一致。带状线的波谷与条形间隙内端壁具有预定距离。带状线波峰的内宽大于条形间隙宽度,波谷的内宽大于分支线宽度且小于分支台的宽度。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一对平行介质基板之间夹设带状线单元的方式直接耦合,能获得较大的耦合系数,实现小的带内插损;
2、通过在介质基板上设置条形间隙并形成分支台,结合折叠走线的矩形波形带状线和伸入分支台的分支线,形成多个谐振单元,实现超宽带和高带外抑制特性;
3、采用此种折叠走线的带状线布置形式,配合条形间隙及分支台结构,可以实现小的平面体积;带状线上下采用地屏蔽,电磁兼容性好,抑制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超宽带带状线带通滤波器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超宽带带状线带通滤波器的带状线单元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超宽带带状线带通滤波器整体结构立体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威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威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0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