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敏型可调精度的光纤光栅微位移传感器及其传感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38813.5 | 申请日: | 2022-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3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李旭;樊群营;庞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 代理公司: | 辽宁鸿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许明章;王海波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敏型 可调 精度 光纤 光栅 位移 传感器 及其 传感 方法 | ||
1.一种增敏型可调精度的光纤光栅微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光栅微位移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1)、壳内的可动杠杆机构、测量装置;其中:
所述的传感器外壳(1)为一长方体箱体:箱体一个长侧板后端开有用于安装空心套杆(8)的通孔(13);所述箱体前短侧板内表面的中部固定有等强度梁固定板(11),等强度梁固定板(11)沿箱体长度方向布置,且其顶部与等强度梁(2)的底部固接;
所述的可动杠杆机构包括:圆柱导轨(10)、固定支座(6)、滑动支座(7)、空心套杆(8)、长转杆(4)、短转杆(5)、固定支座固定杆(12);所述的空心套杆(8)从通孔(13)插入传感器外壳(1)后通过滑动支座(7)套接在圆柱导轨(10)上,其中空心套杆(8)与滑动支座(7)之间固定连接;圆柱导轨(10)另一端通过固定支座(6)与固定支座固定杆(12)一端连接,固定支座固定杆(12)另一端固定在传感器外壳(1)长侧板内表面;所述的短转杆(5)两端打孔,与滑动支座(7)和长转杆(4)连接;所述的长转杆(4)一端打孔,该端与固定支座(6)连接,且该端能够转动,长转杆(4)另一端和圆弧形带齿曲杆(3)一侧固定连接,长转杆(4)中部留槽,作为其与短转杆(5)铰接的空间,在槽体两侧设有一系列销钉孔(42),短转杆(5)通过连接不同的销钉孔(42)达到改变量程的目的;滑动支座(7)的运动方向和测量方向保持一致,测量方向指圆柱导轨(10)的轴向;
所述的测量装置包括圆弧形带齿曲杆(3)、条状齿板(9)、等强度梁(2)、光纤(21)和光纤上的第一光栅(22)和第二光栅(23);所述的条状齿板(9)顶部与圆弧形带齿曲杆(3)另一侧紧密啮合,条状齿板(9)底部与等强度梁(2)固定连接;当滑动支座(7)移动后带动长短转杆转动,连接在长转杆(4)末端的圆弧形带齿曲杆(3)以固定支座(6)为圆心转动,将滑动支座(7)的位移放大为圆弧形带齿曲杆(3)的转动距离,进而将待测的外界微小位移通过空心压杆8转化为滑动支座(7)的位移,上述滑动支座(7)、长转杆(4)、短转杆(5)、圆弧形带齿曲杆(3)构成滑移体;所述的第一光栅(22)和第二光栅(23)分别位于等强度梁(2)的受拉和受压表面,并分别通过光纤(21)与外部的光信号解调装置连接;圆弧形带齿曲杆(3)产生位移后条状齿板(9)带动等强度梁(2)弯曲,再通过粘贴在等强度梁(2)上的光纤光栅测定出放大后的位移改变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敏型可调精度的光纤光栅微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转杆(4)与固定支座(6)、短转杆(5)与滑动支座(7)、短转杆(5)与长转杆(4)之间的连接均为销钉连接,保证构件之间的自由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敏型可调精度的光纤光栅微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套杆(8)包括顶部圆环凸起和空心套杆柱(82),该圆环凸起外径大于箱体侧板后端通孔(13)的直径,空心套杆柱(81)与圆柱导轨(10)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敏型可调精度的光纤光栅微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支座(7)为中心开有圆形通孔(71)的旋转体结构,通孔(71)的直径比圆柱导轨(10)的直径大,二者之间润滑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敏型可调精度的光纤光栅微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弧形带齿曲杆(3)和条状齿板(9)之间通过齿紧密啮合,简化成几何模型所对应的圆弧与直线之间相切。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增敏型可调精度的光纤光栅微位移传感器的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安装与固定:首先使空心套杆(8)的圆环凸起与所监测的表面紧密抵压,保证外界微位移能够完全转化为滑移体的位移;
第二步,温度补偿:第一光纤光栅(22)粘贴于等强度梁(2)受拉表面上,第二光纤光栅(23)粘贴于等强度梁(2)受压表面上,确保其与等强度梁(2)轴线方向平行;
第三步,位移测量:通过测量第一光纤光栅(22)和第二光纤光栅(23)中心波长漂移量,计算出第一光栅仅由于等强度梁(2)弯曲产生的轴向应变;
对于第一光纤光栅(22),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ΔλB1为光纤光栅中心波长变化量;λB1为光栅中心波长;Pe1、α1、ζ1分别为光栅的有效光弹系数、热膨胀系数和热光系数,均为和光栅材料有关的常数,在选用时应保证第一和第二光栅的材料常数不同;ε1和ΔT1分别为光栅轴向位移和温度变化量;
对于第二光纤光栅(23),按相同公式得到轴向应变和温度该变量:
其中,各字母含义解释同公式(1);
结合以上两个光栅的测量数据,按照外温度补偿法,ε为光栅轴向应变,数值相同但符号相反,按下列等式可以实现温度和应变的分离:
其中,KB1,T、KB2,T分别为两个光栅对于温度的灵敏度,KB1,s、KB2,s分别为两个光栅对于应变的灵敏度,按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KB,T=α+ζ
KB,s=1-Pe
第四步,位移放大:通过空心套杆(8)传导至滑动支座(7)的位移,具体如下:
初始状态时,滑动支座(7)距离固定支座(6)的初始距离为l0,长转杆与圆柱导轨(10)的初始安装角度为θ0,在长转杆销钉孔二42的一系列销钉孔中选择一个为初始安装位置,使得短转杆(5)在长转杆(4)上的安装位置距离固定支座(6)的距离为b;此外长转杆(5)、短转杆(4)的长度分别为R和a始终保持不变;
以受压位移进行说明,空心套杆(8)向传感器内移动,滑动支座(7)受压后产生的位移为Δl;可动杠杆机构带动短转杆(5)和长转杆(4)转动,转动后长转杆(4)与圆柱导轨(10)的夹角为θ1;
a、b、R、l0、θ0分别为短转杆Δl为滑动支座θ1为长转杆根据余弦定理,初始安装角度θ0可以通过三边长度确定:
滑动支座(7)传导外界位移后,在沿圆柱导轨(10)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Δl,滑动支座(7)位置变为(l0-Δl),此时的长转杆(4)角度θ1同理可以确定为:
此时与长转杆(4)远端连接的圆弧形带齿曲杆(3)的转动线位移可确定为: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使得短转杆(5)连接到长转杆(4)上不同的销钉孔位置,来调整安装时的长转杆(4)连接长度b,从而达到改变位移放大效率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881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