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形矫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37619.5 | 申请日: | 202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7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沛霖;张慧;尧可;赵志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7/08 | 分类号: | A61C7/08;A61C7/36 |
代理公司: | 成都海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57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形 矫治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隐形矫治器,包括上颌隐形牙套、下颌隐形牙套、上调整垫、下调整垫以及调整轴。通过将调整轴转动至指定调整角度后,在上下调整垫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地治疗以下患者:仅存在下颌后缩症状的患者、仅存在功能性偏牙合症状的患者,或者同时存在下颌后缩和功能性偏牙合症状的患者。相对于现有的隐形矫治器,操作简便快捷,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隐形矫治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治疗下颌后缩及功能性偏牙合的隐形矫治器。
背景技术
错牙合畸形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给患者的颜面美观、口牙合功能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下颌后缩是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常见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主要由下颌位置靠后或下颌发育不足导致,常表现侧貌下颌短小、颏唇沟深,可伴有上颌前突、开唇露齿等。目前正畸医师及学者普遍认为,下颌后缩畸形患者的最佳的矫治时期为生长发育高峰期,通过前伸下颌刺激下颌骨及髁突的发育,从而改善下颌后缩畸形,协调上下颌骨间位置关系,提升口腔功能及颜面美观。功能性偏牙合指存在功能性因素使下颌骨发生偏斜,常表现为正中牙合位时颏点及下牙列中线偏离面中线,而息止牙合位时颏点位于面中线上,常伴有面部左右侧不对称。通过消除下颌闭合运动中存在的牙齿早接触干扰,并引导下颌在面中位置建立咬合,可以调整下颌骨的位置,刺激左右侧髁突对称发育,从而纠正功能性偏牙合及面部左右侧不对称。
现有技术CN201910434747.0中提供的隐形矫治器仅用于治疗下颌后缩,通过在上颌牙列套和下颌牙列套上分别设置上颌引导垫和下颌引导垫,通过将上颌引导垫的位置对应双侧上颌前磨牙区或对应双侧上颌前磨牙至磨牙区,将下颌引导垫的位置对应双侧下颌前磨牙区用于矫治下颌后缩。
然而对于同时具备下颌后缩和偏牙合的病人,现有的隐形矫治器则无法做到简单有效地矫正。同时,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确定的治疗方案一次性地制作调整垫,不能根据治疗过程或患者的接受程度来精确确定和调节咬合偏移矢量。因此,现有隐形矫治器的临床适用范围较窄,目前亟需提供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隐形矫治器。
本文所称“牙合”是口腔学的专业名词,英文单词为“occlusion”,牙与合是同一个字的左部分和右部分,由于普通字库中不存在该字,因此采用“牙合”表示。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尤其适用于治疗同时存在下颌后缩及功能性偏牙合的隐形矫治器,该隐形矫治器可以通过调节咬合偏移矢量来移动患者的上下颌骨,从而可快速矫正上下牙弓咬合不正的关系。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隐形矫治器,包括上颌隐形牙套、下颌隐形牙套、上调整垫、下调整垫以及调整轴;
其中,所述上颌隐形牙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上基座,所述下颌隐形牙套上设置有与之对应地至少一个下基座;
所述上基座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开设有第一调整齿槽;所述上调整垫具备第一安装段和第一调整段,所述第一安装段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开设有第二调整齿槽,所述第一调整段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不同斜率的调整斜面;
所述下基座内设置有第三安装槽;所述下调整垫具备第二安装段和第二调整段,所述第二安装段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第二调整段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调整段对应的调整斜面;
所述调整轴上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齿,下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齿,所述第一调节齿和所述第二调节齿沿所述调整轴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
所述调整轴上端插入所述上基座的第一安装槽中,使得所述第一调节齿与所述第一调整齿槽配合;所述调整轴下端插入所述上调整垫的第二安装槽中,使得所述第二调节齿与所述第二调整齿槽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76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