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锂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226389.2 | 申请日: | 2022-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42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甄健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蓄力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10/48;H01M50/213;H01M50/249;A62C3/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立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1000 | 代理人: | 陈超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锂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锂电池,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该智能锂电池包括多组锂电池单元,多组锂电池单元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每组锂电池单元包括圆柱电池,圆柱电池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电极,圆柱电池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套接组件,连接组件由防护套组成,防护套内开设有多个穿孔,且多个圆柱电池分别嵌设于多个穿孔内,防护套内设置有防护机构和检测组件,整个锂电池结构设置合理,充放电安全,可对电池的状态及温度进行及时的检测,一旦出现意外可利用外部的防护机构进行及时止损,避免对电动车造成更大的损失或引发更大的安全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 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主流。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近年来,传统内燃机汽车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和石油资源紧缺使人们将视野投向了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其能真正实现“零排放”而成为电动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锂离子电池凭借其优良的性能,成为新一代电动汽车的理想动力源,锂离子电池的传统结构包括石墨阳极、锂离子金属氧化物构成的阴极和电解液(有机溶剂溶解的锂盐溶液),最常见的锂离子电池以碳为阳极,以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溶解六氟磷酸锂溶液为电解液,以二氧化锰酸锂为阴极;轻巧结实,比能量大,单体电压约为3.7 V,相较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相对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较大的比能量,是镍氢电池的3倍,锂离子电池体积小,质量轻,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且无污染;电池单个性能指标的数值范围跨度大,这是因为锂离子电池有较多的电极组合,它们在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锂离子电池可分为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2种,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主要有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锰氧化物、磷酸铁锂等,阳极材料主要有石墨、钛酸锂等,当电解质的量太小时,电池的内阻大并且发热量大,温度升高会导致电解质迅速分解而产生气体,并且隔膜会熔化,从而导致锂电池膨胀和短路爆炸,当电解质的量太多时,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的量大,电池的内部压力大,并且壳体破裂,导致电解质泄漏,电解液温度高时,遇空气会着火。
而现有电动车内的锂电池在充电过充时或过放时锂电池变热或鼓包无法进行警报,不及时采取措施的话会起火并爆炸,或者冬天温度过低时,发生放电故障,导致车辆抛锚,并且无法对起火的锂电池进行有效的抑制,因此,设计一种智能锂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锂电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锂电池单元,多组所述锂电池单元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每组所述锂电池单元包括圆柱电池,所述圆柱电池的上侧设置有正电极,所述圆柱电池的下侧设置有负电极,所述圆柱电池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套接组件;
所述套接组件由套接件组成,所述套接件内开设有嵌槽,所述嵌槽内嵌设有圆柱电池,所述套接件上固定有多个接片,且多个接片均与正电极和负电极贴合;
所述连接组件由防护套组成,所述防护套内开设有多个穿孔,且多个圆柱电池分别嵌设于多个穿孔内,所述防护套内设置有防护机构和检测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蓄力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蓄力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63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