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循环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25909.8 | 申请日: | 2022-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6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国;甘树应;汤宏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清宁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安徽致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21 | 代理人: | 宋文雯 |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浦区沪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循环 高效 生物反应器 | ||
1.所述的强化循环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一级回流布水混合区(3)、颗粒污泥膨胀区(5)、一级三相分离器(6)、二级回流布水混合区(7)、精处理区(9)、二级三相分离器(10)和出水区,所述的颗粒污泥膨胀区(5)和精处理区(9)的高度比为2~3:1,且内部接种厌氧颗粒污泥,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6)和二级三相分离器(10)分别设于颗粒污泥膨胀区(5)和精处理区(9)的顶部,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6)和二级三相分离器(10)均包括3~5层集气支槽和集气总槽,所述集气总槽根据反应器罐体直径设置,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6)和二级三相分离器(10)分别通过一级上升管(11)和二级上升管(12)与集气总槽的底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染整废水处理的强化循环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区的上部连接出水管(15),且出水区下部连接二级外循环回流管(16)的上端,所述二级外循环回流管(16)的下端连接二级回流布水混合区(7)底部,所述二级回流布水混合区(7)底部连接一级外循环回流管(17)的上端,所述一级外循环回流管(17)的下端连接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连接布水混合区的底部,所述一级回流布水混合区内设有布水器(4),所述一级回流布水器(4)为多片螺旋扇叶形结构和多支不同角度喷嘴,所述二级回流布水混合区内设有二级回流布水器(8),所述的二级回流布水器(8)为多支不同角度喷嘴,所述二级外循环回流管(16)与一级外循环回流管(17)上设有循环泵和计量控制装置。所述一级回流布水混合区(3)底部与一级回流进水管相连,二级回流布水混合区(7)底部与二级回流进水管相连,回流进水管的进水方式采用多点进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染整废水处理的强化循环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6)和二级三相分离器(10)的顶端分别连接一级上升管(11)和二级上升管(12),所述一级上升管(11)和二级上升管(12)的上端口设于气液分离器(集气区)(14)的内部,且出口高于气液分离器(集气区)(14)的底部,所述气液分离器(集气区)(14)位于壳体(1)的顶部,其内部设有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器(集气区)(14)的下端连接内循环下降管(13),所述内循环下降管(13)通至颗粒污泥膨胀区(5)的底部,所述内循环下降管(13)的出水口位于布水器(3)上方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内循环下降管(13)的出水端内侧布置螺旋状叶片,内循环下降管(13)出水端内侧布置的螺旋状叶片方向与布水器(4)叶片的出水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染整废水处理的强化循环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颗粒污泥膨胀区(5)外壁设有多个取样口,所述精处理区(9)外壁设有多个取样口,所述的沼气收集管(18)连至地面供取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清宁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清宁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590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LSTM的QDPSK差分解调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臂式高空车转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