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STM的QDPSK差分解调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25882.2 | 申请日: | 2022-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43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少川;杨帅;李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
| 主分类号: | H04L27/20 | 分类号: | H04L27/20;H04L27/22;H04B17/336;H04B17/391;G06N3/045;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奥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20 | 代理人: | 叶以方 |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stm qdpsk 解调 方法 | ||
1.一种基于LSTM的QDPSK差分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QDPSK调制器,将QDPSK的调制器设计为传统差分编码与基于DNN的QPSK调制器相结合的方式,其中DNN的QPSK调制器采用端到端自编码器形式,将两个DNN神经网络通过AWGN信道连接后进行端到端训练,将得到的DNN调制器与差分编码器连接后构成QDPSK调制器;
步骤二:构建基于LSTM的QDPSK差分解调器,选择双向LSTM作为差分解调器的主体结构,QDPSK差分解调器主要包括双向LSTM层、全连接Dense层和批量标准化BN层;双向LSTM层主要用来学习差分编码前后码元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差分译码;Dense层用来计算和判决输出,完成解调工作;BN层在不改变数据分布的前提下,将数据集中在指定范围之内,用来防止过拟合,加快训练速度;
步骤三:构建训练和测试所用的数据集;
步骤四:设置仿真参数进行训练;选择合适的信噪比,将数据集处理成不同的信噪比,分别输入到网络中进行训练,并进行超参优化,得到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差分解调器模型;
步骤五:测试差分解调器性能,利用测试集测试不同信噪比下不同模型的误符号率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STM的QDPSK差分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为:
原始信息序列s经过差分编码器编码后转换成相对码序列t,序列t经过DNN网络调制后映射为发送序列x,而DNN网络则转化为一个未知的映射函数则:
x=h(t) (1)
接受序列y为:
y=x+n (2)
n~CN(0,σ2) (3)
其中,n为高斯白噪声,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复高斯分布;
而LSTM差分解调器网络转换为一个未知的映射函数g,包括了解调和差分译码过程:
训练过程重构为一个最小化损失函数的过程:
其中,L为损失函数,选择光滑可导,有利于梯度下降的均方误差函数MSE作为损失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LSTM的QDPSK差分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具体为:
具有L层的全连接神经网络可以描述为一个输入为x0的张量到输出为xL的张量的映射f(x0,θ),每一层的迭代过程为:
xl=fl(xl-1,θl),l=1,...,L (6)
fl(xl-1,θl)=σ(Wlxl-1+bl) (7)
其中fl(xl-1,θl)是第l层的映射,映射的结果取决于前一层的输入和这一层的网络参数θl,θ={θ1,θ2,...,θL}为模型通过训练得到的所有网络参数集,Wl和bl均为参数θl={Wl,bl}的元素,σ(·)称为激活函数,例如ReLU、Sigmoid、Tanh函数等,为网络引入非线性性;在训练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的向量来建立一个损失最小化的优化问题,通过调整参数θ来最小化损失函数l(u,v):
其中,表示期望的输出值,而调制解调器期望解调后的信息与输入信息一致,最小化误符号率因此期望输出值等于输入值,即xL.i表示实际的输出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588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衬密封组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强化循环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