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磁的分布式压边优化方法及分布式电磁压边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22762.7 | 申请日: | 202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8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邓阳通;黄海鸿;杨孟晓;曹东升;甘雷;刘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27;G06N3/00;B21D22/22;B21D24/04;B21D37/1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泽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4 | 代理人: | 江楠竹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磁 分布式 优化 方法 模具 | ||
1.基于电磁的分布式压边优化方法,其适用于分布式电磁压边模具,分布式电磁压边模具中的电磁部对压边块提供压边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电磁的分布式压边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分布式压边块的冲压仿真模型:
其中,将压边块依次记为B1~Bn,将冲压深度离散成预设的m个分析步,并记为H1~Hm;
步骤二,初始化冲压仿真模型中的压边块和分析步,并组成压边力矩阵
其中表示压边块B1在分析步H1~Hm所受的压边力;其中表示压边块B1~Bn在分析步H1所受的压边力;
步骤三,对冲压仿真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获得最优压边力矩阵
步骤四,利用电磁热特性对最优压边力矩阵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压边力加载线,并作为压边力最终加载依据;
其中,基于电磁部提供压边力模型得到分析步时长,并保证压边力加载线正常加载、且电磁部温度处于正常状态;
每个分析步的时长包括电磁部的充磁/退磁时长、剩磁时长以及散热时长;
基于分析步时长得到修正分析步个数M,对最优压边力矩阵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压边力矩阵
对修正压边力矩阵按列分块后得到n组修正压边力子矩阵,再对n组修正压边力子矩阵进行拟合后得n条修正压边力加载线,根据每条修正压边力加载线对其自身所对应的压边块施加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的分布式压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冲压板料的平均厚度最大厚度STHmax、最小厚度STHmin,计算板料减薄率和增厚率
判断减薄率Q和增厚率P是否满足板料破裂和起皱要求,即Q、P应满足Q<λP<μ的阈值范围,λ、μ为判断系数;
若满足,则将减薄率Q和增厚率P转化成评判函数J=αQ+βP;其中,α、β分别为减薄率Q和增厚率P的比例系数;对初始化后的冲压仿真模型进行j次迭代计算,直到评判函数J收敛或到达最大迭代次数,进而得到使J达到最小值时所对应的最优压边力矩阵
若否,则回到步骤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的分布式压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电磁部提供压边力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针对任一压边区域bi,i∈(1,n),控制压边区域bi所对应的电磁部ci;
电磁部ci通过高频脉冲电流产生电磁力gi,使电磁部ci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压边块Bi,实现对压边块Bi,i∈(1,n)提供压边力fi;
电磁部ci通过改变脉冲电流占空比实现电磁力gi调节,从而实现压边力fi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磁的分布式压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冲压成形进行到分析步Hv-1,v∈(1,m),若对某一压边区域bw,w∈(1,n)进行压边,即通过控制压边区域bw所对应电磁部cw通入脉冲电流Ie,从而实现给压边块Bw施加压边力fe;
冲压成形进行到分析步Hv阶段,给电磁部cw通入脉冲电流If,给压边块Bw施加所需压边力f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276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