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段阻尼控制的双弹簧结构电磁阀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20525.7 | 申请日: | 2022-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5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张林;钟佳宏;何凌宇;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34 | 分类号: | F16F9/34;F16K17/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陈法君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段 阻尼 控制 弹簧 结构 电磁阀 | ||
本发明属于汽车阻尼可调减振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分段阻尼控制的双弹簧结构电磁阀,所述双弹簧结构电磁阀包括:上盖、外阀套、主阀芯、串联双弹簧结构和先导阀,所述上盖设置于外阀套的进油端,所述主阀芯设置于外阀套内并与上盖顶触相接,所述主阀芯与先导阀之间设置支撑结构,所述主阀芯与支撑结构之间设置有压缩状态的串联双弹簧结构,通过所述串联双弹簧结构完成对主阀芯的顶压。本发明双弹簧结构电磁阀中主阀芯通过串联双弹簧结构进行预紧,实现了主阀芯的预紧进行分段控制目的,避免了传统结构中采用单独的硬弹簧导致产品性能一致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阻尼可调减振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段阻尼控制的双弹簧结构电磁阀。
背景技术
针对高压力、高流量,精度要求高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参考图1所示,电磁阀结构中流道弹簧04与流道阀芯03抵触弹性连接,上盖01与外阀套02采用过盈压装连接,上盖01与流道阀芯03之间因受到流道弹簧04预紧力作用,其连接方式为压紧。例如专利:一种连续压力可调电磁阀(202111287986.1)。
该方式的缺点:流道弹簧04压缩所产生的初始预紧力,受上盖01、外阀套02、流道阀芯03与流道弹簧04装配之后所形成的轴向尺寸链决定,但因尺寸链较长,公差带较宽,且流道弹簧04刚度较大,进而使流道弹簧04压缩后的初始预紧力对尺寸差异非常敏感,流道阀芯03受液压力后的开启压力不一致,最终导致产品性能一致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公开了一种分段阻尼控制的双弹簧结构电磁阀,本发明双弹簧结构电磁阀中主阀芯通过串联双弹簧结构进行预紧,实现了主阀芯的预紧进行分段控制目的,避免了传统结构中采用单独的硬弹簧导致产品性能一致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分段阻尼控制的双弹簧结构电磁阀,所述双弹簧结构电磁阀包括:上盖、外阀套、主阀芯、串联双弹簧结构和先导阀,所述上盖设置于外阀套的进油端,所述主阀芯设置于外阀套内并与上盖顶触相接,所述主阀芯与先导阀之间设置支撑结构,所述主阀芯与支撑结构之间设置有压缩状态的串联双弹簧结构,通过所述串联双弹簧结构完成对主阀芯的顶压。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串联双弹簧结构包括软弹簧和硬弹簧,所述软弹簧和硬弹簧相接设置。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串联双弹簧结构中的硬弹簧端部与主阀芯相接,所述串联双弹簧结构中的软弹簧的端部与支撑结构相接。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串联双弹簧结构中的硬弹簧端部与支撑结构相接,所述串联双弹簧结构中的软弹簧的端部与主阀芯相接。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软弹簧和硬弹簧之间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为杯装结构,并套接于所述硬弹簧一端的内侧;所述软弹簧一端设置于弹簧座内并与弹簧座的底板相接。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簧座的杯体底板上设有通孔。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软弹簧的弹簧常数为5N/mm;所述硬弹簧的弹簧常数为60N/mm。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先导阀经电磁驱动分总成驱动。
前述本发明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发明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中串联双弹簧结构,将主阀芯的预紧进行了分段控制,初始预紧段采用软弹簧控制,受液压力,主阀芯开启一段行程后采用硬弹簧控制。软弹簧因刚度较小,对尺寸差异的敏感度远小于硬弹簧,能够有效地消除因尺寸公差较大,流道弹簧初始预紧力差异较大,而导致的主阀芯开启压力差异大,产品一致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05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