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愈凝胶前体、其制备和基于它的创面凝胶及其制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219896.3 | 申请日: | 2022-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6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高光辉;李林虎;郑峰;张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曼尼(吉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16/12;A61L26/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姜欢欢 |
| 地址: | 132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 制备 基于 创面 及其 | ||
一种促愈凝胶前体、其制备和基于它的创面凝胶及其制备。本发明属于医用创面凝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现有凝胶材料不具备促愈合性能,且抗菌性能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促愈凝胶前体由丙烯酸丁酯和二烯丙基醚在引发剂作用下交联而成。凝胶前体制备: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70‑80℃下搅拌反应,得到促愈凝胶前体。本发明的医用创面凝胶由促愈凝胶前体、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丙三醇、聚乙二醇1000、pH调节剂和去离子水制备而成。创面凝胶制备:先将促愈凝胶前体溶于水;然后将丙三醇、聚乙二醇1000、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混匀;再将上述溶液混匀,得到抗菌促愈医用创面凝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创面凝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愈凝胶前体、其制备和基于它的创面凝胶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既参与了人体的日常代谢,也是人体的保护屏障,可以保护体内组织器官免受各种物理、化学伤害和病菌、微生物的侵扰。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易受外界各种伤害,如烧伤、机械创伤以及慢性疾病所致的外伤等。外伤及外伤感染是医院的多发病例,医用敷料可充当保护屏障,用来覆盖伤口,吸收伤口渗出液体,帮助创面愈合。
传统敷料如纱布、棉垫等具有简单保护、防止感染的单一功能,但是这些传统敷料由于其明显的缺点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限:敷料因吸附渗液干燥后黏附于组织,换药时会引起患者巨大疼痛,而且易使新生上皮脱落;此外,传统敷料导致的局部干燥使新生上皮细胞迁移困难;同时敷料上的碎屑和脱落细胞可能会阻塞在组织内,从而引起刺激导致异物炎症反应,抗菌性不好。因此,水凝胶材料应运而生。
传统的水凝胶材料,一般是通过交联作用制备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单层网络的水凝胶由于结构单一,因此其力学性能受限。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关键性能。因此,为了改善传统水凝胶在力学性能方面的缺陷,增强水凝胶的交联强度,使水凝胶材料接近于人体软组织的性能,采用各种方法合成了新型复合水凝胶,例如双网络水凝胶、纳米复合水凝胶、疏水缔合水凝胶以及大分子微球复合水凝胶等。但现有凝胶材料仍存在抗菌性能不高以及不具备促愈合性能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医用敷料成为研究和应用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现有凝胶材料不具备促愈合性能,且抗菌性能不高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促愈凝胶前体、其制备和基于它的创面凝胶及其制备。
本发明的一种促愈凝胶前体按质量份数由100-150份丙烯酸丁酯、100-150份二烯丙基醚、0.2-0.7份引发剂、0.2-1.2份丙烯酸蔗糖醚、0.3-1.3份聚硅氧烷高分子表面活性剂、0.3-1.3份十二烷基磺酸钠、700-1000份乙酸乙酯和环己烷的混合物制备而成。
进一步限定,引发剂为偶氮类引发剂。
进一步限定,乙酸乙酯和环己烷的混合物中乙酸乙酯与环己烷的体积比为75:25。
本发明的一种促愈凝胶前体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按促愈凝胶前体组成及配比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放入反应釜中开启搅拌,通入氮气30-40min,然后升温至70-80℃,反应5-9h,再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促愈凝胶前体。
进一步限定,升温至75℃,反应5h。
基于上述促愈凝胶前体的创面凝胶按质量分数由促愈凝胶前体0.5%-1.6%、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0.5%-2%、丙三醇8%-12%、聚乙二醇1000 0.4%-0.9%、pH调节剂0.01%-1%和余量去离子水制备而成。
进一步限定,pH调节剂为三乙醇胺或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本发明的一种创面凝胶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将促愈凝胶前体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于30-40℃水浴条件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凝胶前体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曼尼(吉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科曼尼(吉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198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