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庆小叶苦丁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18981.8 | 申请日: | 2022-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4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骆衡;陈明娟;韦仕南;谢伯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泰和现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638 | 分类号: | A61K36/638;A61P3/10;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高***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庆 小叶 苦丁茶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余庆小叶苦丁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包含有石油醚组分A、乙酸乙酯组分B、正丁醇组分C和水溶性组分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庆小叶苦丁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石油醚组分A包含有三七素、甘露醇、丙酮酸、右旋奎宁酸、5-羟甲基糠醛、达卡巴嗪、7-羟基香豆素、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樟脑、野漆树苷、紫苏烯、乙酰苯、香豆素、白术内酯III、藁本内酯、7-甲氧基-4-甲基香豆素、甘松新酮、芹菜素、松脂酚、莪术烯醇、白术内酯II、梣酮、羌活醇、咖啡酸、白果内酯、8-异戊烯基柚皮素、去甲氧基姜黄素、6-姜烯酚、二氢青蒿酸、诺卡酮、去氢二异丁香酚、α-亚麻酸、刺囊酸、花生四烯酸、油酰、齐墩果酸、油酸酰胺、亚油酸、棕榈酸、亚麻酸乙酯、羽扇烯酮、栎樱酸、花生酸、二十二烷酸其中的任意一种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庆小叶苦丁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乙酸乙酯组分B包含有三七素、腺嘌呤、右旋奎宁酸、烟酰胺、柠檬酸、甘露醇、龙胆酸、羟基酪醇、达卡巴嗪、连翘酯苷E、原儿茶醛、对羟基安息香醛、苯甲酸、七叶亭、咖啡酸、5-羟基马鞭草苷马鞭草苷、对羟基肉桂酸、大车前苷、乙酰苯、罗汉果黄素、芦丁、忍冬苷、异槲皮苷、木犀草苷、紫地黄苷C、毛蕊花糖苷、野漆树苷、7-羟基香豆素、金石蚕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羟基-四氢萘酮、茵芋苷、橄榄苦苷、木犀草素、苍术苷A、香豆素、苔色酸、2-金刚烷酮、异连翘酯苷A其中的任意一种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庆小叶苦丁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正丁醇组分C包含有丁香醛、三七素、腺嘌呤、右旋奎宁酸、甘露醇、鸟嘌呤、龙胆酸、羟基酪醇、红景天苷、连翘酯苷E、对羟基苯甲酸、5-羟基马鞭草苷、樟脑、马鞭草苷、维采宁II、大车前苷、乙酰苯、龙血素A、山奈酚、罗汉果黄素、芦丁、忍冬苷、木犀草苷、紫地黄苷C、毛蕊花糖苷、茵芋苷、毛蕊花糖苷、野漆树苷、金石蚕苷、5-羟基-四氢萘酮、橄榄苦苷、5-羟基-四氢萘酮、对羟基肉桂酸、苍术苷A、香豆素其中的任意一种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庆小叶苦丁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水溶性组分D包含有丁香醛、右旋奎宁酸、蔗糖、柠檬酸、甘露醇、原儿茶酸、水杨酸、乙酰苯、7-羟基香豆素、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茵芋苷、香豆素其中的任意一种化合物。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余庆小叶苦丁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余庆小叶苦丁茶叶,干燥粉碎过50-100目筛;
步骤二:料液比1:10加蒸馏水在温度50-80℃浸提10-50min;
步骤三:设置温度30-60℃,超声频率为100-500W,超声振荡辅助提取,20-40min;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三的操作提取3次,抽滤合并滤液,用0.45μm滤膜过滤后采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
步骤五: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步骤四得到浓缩样品进行萃取,各重复3次,分别取上层液,得石油醚组分A、乙酸乙酯组分B、正丁醇组分C,下层即为水溶性组分D;
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四种组分萃取液采用旋转蒸发仪浓缩,-80℃冷冻干燥,即得余庆小叶苦丁茶提取物石油醚组分A、乙酸乙酯组分B、正丁醇组分C、水溶性组分D冻干粉;
步骤七:将步骤六得到的四种组分冻干粉,按照重量比为1:1:1:1混合即为余庆小叶苦丁茶提取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庆小叶苦丁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六中,旋转蒸发仪设置参数为温度60℃,转速50-60rpm,步骤五中,所述溶剂与浓缩液体积比为2:1。
8.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余庆小叶苦丁茶提取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应用于制备缓解2型糖尿病症状的药物、辅助药物或健康食品,所述提取物制备药物、辅助药物或健康食品时,直接使用或者以组合物的形式使用;所述组合物包括0.1–99%的提取物,其余为载体或赋形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泰和现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泰和现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189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