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16670.8 | 申请日: | 2022-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0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钟明兰;徐跑;何杰;何琼玉;莫昌平;庞海;肖国珠;何英梅;欧武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巴马鑫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鑫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51 | 分类号: | A01K61/51;A01K61/17;A01K6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莫成龙 |
| 地址: | 54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蛳 苗种 繁殖 方法 | ||
1.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构造繁殖单元(6),使亲螺以倾斜攀附的姿态位于繁殖单元(6)中进行培育;且当所述亲螺繁殖出螺苗后,所述螺苗不能以倾斜攀附的姿态在繁殖单元(6)中活动;
在所述繁殖单元(6)的下方构造一与所述繁殖单元(6)相连通的收苗单元(7),用于均匀的收集从所述繁殖单元(6)中不能以倾斜攀附的姿态在繁殖单元(6)中活动的螺苗,以防止螺苗堆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水循环培育法对所述繁殖单元(6)中的亲螺进行培养养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培养法具体为,取养殖有水产品的池塘(1)中的水体,将所述水体输送至繁殖单元(6)中;所述水体依次流经繁殖单元(6)和收苗单元(7)后,以溢流的方式流出收苗单元(7),并回流至池塘(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体流入至繁殖单元(6)前,在所述水体中添加微生物制剂溶解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制剂溶解液与水体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比例为1:1000-1:2000;所述微生物制剂溶解液中微生物制剂与水的比例为1:3-1: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苗单元(7)的下方设有一回水区(8),所述繁殖单元(6)的一端设有蓄水区(9),所述回水区(8)与蓄水区(9)相连通,所述蓄水区(9)的顶部安装有与其相连通的溢流管(4),所述溢流管(4)通过回水管(3)与池塘(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单元(6)包括,
箱体(61),其两端均为敞开结构;
分隔网(62),安装于所述箱体(61)的底部,且其网目尺寸大于螺苗的平均尺寸、小于亲螺的平均尺寸;
若干附着板(63),以大于所述螺苗在倾斜攀附姿态时的平均最大附着角度,均匀的安装于分隔网(62)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板(63)的表面作釉面处理;所述附着板(63)的倾斜角度在60°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网(62)的网目单边长度为5mm-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苗单元(7)包括,
网箱(71),其网目的单边长度小于3mm,且其上端为敞开结构,上端的表面积与繁殖单元(6)下端的表面积一致;
若干斜隔网(73),均匀的安装与网箱(71)中,其网目的单边长度小于3mm;
操作柄(72),固定安装于网箱(71)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巴马鑫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鑫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巴马鑫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鑫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1667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空间分辨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