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变综合分析决策智慧员工操作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15200.X | 申请日: | 2022-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1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谢菲;黄旭波;刘雪莹;姜丹;吴定亮;艾丹;喻群;杨叶奎;方继明;方曦;吴寿长;向剑;杨锴;刘佳;张鄂黔;刘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赵嘉 |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分析 决策 智慧 员工 操作 平台 | ||
本发明属于电网管理操作平台技术领域,公开了配变综合分析决策智慧员工操作平台,包括多模式数据采集模块、业务数据统计分析模块以及信息告警及匹配模块。在智能电网及数字电网的大环境下,本发明运用机器学习有效的解决了人工在数据分析、复杂算法及业务流程自动化方面的不足,大量重复性、机械性及计算复杂的工作实现了自动化操作,一键实现业务采集、分析报告、问题清单及数据质量检查;本发明运行耗时短,效率高,可大大降低人工成本,配变数据分析能够有效的提升配变的健康运行并进行负荷有效的调整,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变综合分析决策智慧员工操作平台,属于电网管理操作平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配变运行数据进行长期有效的分析及监控,不仅能够有效的延长配变运行的期间和降低配变自身的损耗,而且能够掌握配变辖区内负荷变化情况及负荷增长预测,为配网前期规划、中期维护、后期退运提供强大的数据依据,目前,在进行配变数据利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数据采集费时:虽然已实现自动采集配变运行数据,当前采用的方式为模拟人工下载的方式,即下载一台配变运行数据需要耗费2分左右,按照铜仁公变2.6万台+专变1.5万的数据量,完成此项工作累计需要耗费1366小时,平摊至每个供电所也需要15小时的工作量。该过程不需要工作人进行,但严重的影响了配变运行数据的分析速度。
2)数据分析模版固化:当前使用的配变运行数据分析软件只能按照每月进行分析,即数据量少于7天或者多余31均会提示错误性,无法进行指定时间、日、周、季、年的数据分析;输出结果不能实现各类需求的横向或者纵向对比(历年同期、用电高峰期、用电低谷期、月度同期对比等),配变数据的统计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配变缺相管控不足:目前针对配变缺相问题,主要是通过基层配电部门巡视或者用户反馈用电问题体现出来,当存在单台配变缺相时,很难发现缺相问题存在,加重了配变损坏的可能性。
4)配变基础信息错误:计量系统配变采集设备的替换和新增,存在系统设备信息未更新或者数据录入错误的问题,很有可能导致配变运行错误判断,同时还存在TTU系统所属单位与实际所属单位不一致,更严重的可能存在同一块设备在两个地方使用的情况。
5)配变重过载:重载运行容易对配变造成伤害,过载运行容易损坏配变。
6)配变三相不平衡:增加配变自身线损、降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配变出力、降低配变使用寿命。
7)配变缺相:增加配变烧坏的可能、轻则影响用户正常用电、重则引起用电设备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配变综合分析决策智慧员工操作平台,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配变综合分析决策智慧员工操作平台,包括多模式数据采集模块、业务数据统计分析模块以及信息告警及匹配模块,
所述多模式数据采集模块信号连接有用户信息验证模块、配变运行数据源以及配变重点用户数据源,所述多模式数据采集模块用于用户信息验证、配变运行数据以及配变重点用户数据的采集;
所述业务数据统计分析模块用于统计分析配变运行数据和配变重点用户数据;
所述信息告警及匹配模块用于对所述业务数据统计分析模块统计分析后的数据源进行信息判断,当存在基础信息异常、配变电压异常或者配变重过载或者负荷不平衡时,生成督办单并提醒管控人员进行信息传递。
优选的,还包括缺相实时在线管控模块,所述缺相实时在线管控模块用于配变运行数据源的实时监控,会判断当前时间是否需要进行数据采集,达到数据采集的设定值后将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完成后会进行配变数据的分析,并且判定配变是否存在缺相情况,若存在缺相情况,所述缺相实时在线管控模块提醒监控人员将信息传递给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核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152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