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洞实验装置及风洞实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05529.8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5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谢祖育;李欢;何旭辉;王汉封;刘航钊;吴雅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G01M9/04 |
代理公司: | 湖南泽达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84 | 代理人: | 胡仿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洞 实验 装置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洞实验装置及风洞实验设备,涉及风洞实验设备技术领域。该风洞实验装置包括安装框架以及实验框架,安装框架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有位移传感机构,位于实验框架相对两侧的连接轴分别穿过相应的安装板安装于浮动横梁上,连接轴上固定安装有六分量测力天平,浮动横梁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每个滑槽的位于连接轴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组件滑动限位于滑槽中,其另一端通过拉绳与第二调节组件相连。该风洞实验装置可以避免导致实验模型不在实验装置的中间,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同时避免人为对实验模型进行调节的操作,从而提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洞实验装置的实验简便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洞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洞实验装置及风洞实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大跨度桥梁结构已遍及全国各地,桥梁普遍存在风致振动的问题,大跨度桥梁的风致振动问题则更为突出。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大跨度桥梁持续增多,有些场景已经开始设计双幅邻近的大跨度桥梁,甚至还有三幅邻近的大跨度桥梁。
大跨度桥梁结构具有刚度小、柔度大、阻尼小和重量轻的特点,因而对于风作用敏感性较强。颤振是一种危险性的自激发散振动,当风速达到临界风速时,振动的桥梁通过气流的反馈作用不断吸取能量从而使振幅逐步增大,导致结构破坏。抗风设计要求桥梁的颤振临界风速必须高于相应的颤振检验风速,因而需要在颤振试验中对桥梁的动力抗风稳定性进行严格评价。由于实验模型在测试时,会有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偏移的可能性,就会导致实验模型不在实验装置的中间,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风洞实验装置及风洞实验设备,以对风致振动的模型进行实验,避免导致实验模型不在实验装置的中间位置,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风洞实验装置,所述风洞实验装置包括:
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相贯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安装框架的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位移传感机构;以及
实验框架,所述实验框架用于安装实验模型,位于所述实验框架相对两侧的连接轴分别穿过相应的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浮动横梁上,所述连接轴上固定安装有六分量测力天平,所述浮动横梁的轴向与所述连接轴的轴向垂直,且其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每个所述滑槽的位于所述连接轴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组件滑动限位于所述滑槽中,其另一端通过拉绳与第二调节组件相连;
其中,所述位移传感机构能够检测所述连接轴的位置,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以使所述连接轴处于预设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风洞实验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上还设有挡板,所述位移传感机构包括四个沿周向均匀间隔布设的位移传感组件,所述挡板位于四个所述位移传感组件中间,所述位移传感组件包括两个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支架以及滑动杆,所述固定支架上开设有移动槽,且所述移动槽内安装有弹片,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分别滑设于所述移动槽中,所述滑动杆能够受所述挡板作用而在所述移动槽中移动,且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滑动杆移动距离的传感器。
上述的风洞实验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杆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滑动杆滑动方向均匀间隔布设的光栅孔,所述传感器通过计算感应到的所述光栅孔的数量计算得到所述滑动杆的移动距离。
上述的风洞实验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浮动横梁上下两侧的滑槽相贯通,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滑设于所述滑槽中的第一螺母座、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浮动横梁上且与所述第一螺母座螺纹配合的第一丝杆以及驱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螺母座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螺母座沿所述滑槽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未经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55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