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块分型面进胶机构及进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5491.4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6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祯力;陈田冬;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04;B29C45/32;B29C45/67 |
代理公司: | 金华市悦诚君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12 | 代理人: | 余威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块分型面进胶 机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滑块分型面进胶机构及进胶方法,包括注塑模本体,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两者结合形成一个完整注塑模,进行注塑,所述上模上导向滑动设置有滑动底板,其用于充当上模模腔的底板,在其滑开时,上模模腔与外界连通,所述上模上还设置有换模装置和注胶装置,所述换模装置包括升降板和注胶模腔,所述上模上设置有第一导柱,升降板和注胶模腔导向滑动设置在第一导柱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块分型面进胶机构及进胶方法,其能在注塑完成后,直接进行包胶作业,且在单色注塑机上就能完成包胶作业,降低模具和设备成本,同时在注塑的时候直接完成打孔作业,在包胶的时候粘附更加牢固,提升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技术领域,尤其是滑块分型面进胶机构及进胶方法。
背景技术
注塑件为了提升表面柔软度或提升表面的质感往往会在注塑完成后,在将其装载至包胶模具中,进行包胶作业,而这样操作就需要使用到两幅模具,同时需要人工进行卸料和装夹,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劳动成本;
同时现在使用的包胶往往是在塑件表面直接进行包胶,而两者由于材料属性不同因此粘附力并不牢固,往往会出现包胶脱落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滑块分型面进胶机构及进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滑块分型面进胶机构,包括注塑模本体,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两者结合形成一个完整注塑模,进行注塑,所述上模上导向滑动设置有滑动底板,其用于充当上模模腔的底板,在其滑开时,上模模腔与外界连通,所述上模上还设置有换模装置和注胶装置,所述换模装置包括升降板和注胶模腔,所述上模上设置有第一导柱,升降板和注胶模腔导向滑动设置在第一导柱上,且第一导柱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其两端分别顶触在上模上和注胶模腔底面上,注胶模腔位于滑动底板上方,升降板位于注胶模腔上方,所述上模上还转动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滑动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齿条,其与第一齿轮啮合,升降板上设置有第二齿条,其与第一齿轮啮合,升降板能上下滑动,升降板下降能使滑动底板向侧面滑动,露出上模模腔,同时升降板下降能压触注胶模腔,使其向下滑动,顶触在上模上,注胶模腔与上模模腔组合形成新的模腔,所述上模上还设置有溶胶桶,其内放置有胶液,中间设置有出胶口,升降板上还设置有活塞环,其活塞滑动设置在溶胶桶内,升降板下降能使溶胶桶内气压增大,胶液能从出胶口处喷出,所述出胶口弹性滑动设置有连通件,注胶模腔上设置有进胶口,注胶模腔顶触在上模上时,进胶口顶触在连通件上,使出胶口与进胶口连通,胶液能进入到注胶模腔内。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注塑完成后,进行底模更换,直接进行对底面的包胶作业,从而节约拿取物件和定位放置物件的工序,降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滑动底板设置有两个,且关于上模模腔左右对称,两个滑动底板相互顶触形成完整的上模模腔底面。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滑动底板内开设有腔体,其内设置有顶针件,顶针件包括顶针板、连杆和顶触杆,滑动底板内的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导柱,顶触杆导向滑动设置在第二导柱上,第二导柱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其两端分别顶触在滑动底板的腔壁上和顶触杆上,所述顶针板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尖针,且滑动底板上开设有与之配套的针孔,顶针板向下滑动尖针能超出滑动底板的底面,所述顶针板上端设置有转动轴,连杆一端转动设置在转动轴上,另一端转动设置在顶触杆上,顶触杆前后移动,能使顶针板上下滑动。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注塑的时候在塑件底面留下孔洞,在进行包胶的时候使包胶更加牢固。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滑动底板侧面开设有第一长槽,顶触杆向外衍生,超出滑动底板的侧面,且滑动设置在第一长槽上,所述第一齿条上开设有第二长槽,滑动底板上设置有导向滑销,第一齿条通过第二长槽导向滑动设置在导向滑销上,且第一齿条上设置有顶触块,在左右滑动底板合并时,顶触块能顶触到顶触杆,使顶针板向下滑动。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左右滑动底板上均导向滑动设置有第一齿条,且同时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54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