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及用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2100.3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8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黄红光;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H01M50/264;H01M10/625;H01M10/62;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飞联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57 | 代理人: | 王丽莎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用电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其中,电池包括: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内分别设有第一液冷通道和第二液冷通道;电芯组件,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电芯内部设有中空通道,多个电芯均位于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之间,第一液冷通道和第二液冷通道分别与每个电芯的中空通道相连通。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电芯内部设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冷通道和第二液冷通道相连通,提高电芯的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模块可以包括几个至十几个单元电池。由于单元电池会产生热量,因此在包括多个单元电池的模块中需要有效地发散出由每一单元电池产生的热量。
现有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冷却液通过液冷管冷却电芯侧面。由于冷却液通过液冷管,液冷管通过导热胶与电芯接触,所以冷却液的热量经过了冷却管+导热胶或者导热凝胶,最后传导电芯壳体。热传导效率经历了两层衰减,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提高电芯的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所述上液冷板和所述下液冷板内分别设有第一液冷通道和第二液冷通道;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所述电芯内部设有中空通道,多个所述电芯均位于所述上液冷板和所述下液冷板之间,所述第一液冷通道和所述第二液冷通道分别与每个所述电芯的中空通道相连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每一个电芯内部均设置有中空通道,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用于对电芯进行换热,其中,第一液冷通道内和第二液冷通道内用于供换热介质流动,换热介质可以是冷却液或水等,换热介质可以对电芯进行冷却降温,也可以对电芯进行升温。中空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上液冷板内的第一液冷通道和下液冷板的第二液冷通道相连通,使得换热介质由第一液冷通道经中空通道流入至第二液冷通道过程中,或者由第二液冷通道经中空通道流入至第一液冷通道过程中,换热介质与电芯进行热交换,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示例性的,换热介质由下液冷板流入,并经上液冷板流出,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换热介质优先填充下液冷板,当下液冷板填充满时,换热介质通过泵送设备克服自身重力,经中空通道与电芯充分接触,对电芯进行换热,并流入至上液冷板中,由第一液冷通道流出,从而完成换热循环,提高换热效果,保护电池的使用安全。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上液冷板朝向所述下液冷板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件,所述下液冷板朝向所述上液冷板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件,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限位件内设置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二限位件内设有第二腔室,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所述第一腔室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通道和所述中空通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液冷通道和所述中空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上液冷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件,下液冷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结构相同,使得上液冷板与下液冷板结构一致,在生产制造时,只需使用一个模具即可,另外,多个第一限位件与多个第二限位件位置一一对应,电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插接,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对电芯进行限位固定,避免电芯在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之间产生晃动,提高电芯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限位件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的一端与中空通道的一端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液冷通道相连通,第二限位件内设有第二腔室,第二腔室的一端与第二液冷通道相连通,另一端与中空通道另一端相连通,使得换热介质可以由第一液冷通道依次经过第一腔室、中空通道、第二腔室流入至第二液冷通道或者由第二液冷通道,依次经过第二腔室、中空通道、第一腔室流入至第一液冷通道,并且流动更加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21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