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线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00387.6 | 申请日: | 2022-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6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袁涛;许毅;干霖;罗锐;周澳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精伦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58 | 分类号: | G01R31/58;G01R31/52;G01R31/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厉洋洋 |
| 地址: | 43007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线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其装置包括主机控制器以及从机控制器,主机控制器用于通过一根导线向从机控制器发送检测数据;主机控制器用于通过一根导线向从机控制器发送检测数据;从机控制器接收到检测数据后,通过判断一根导线所对应的主机控制器的端口,实现对一根导线的线序检测;从机控制器用于接收到检测数据后,生成检测结果数据,并通过另一根导线向主机控制器发送检测结果数据,主机控制器接收到检测结果数据后,通过判断另一根导线所对应的从机控制器的端口,实现对另一根导线的线序检测;本发明通过从机控制器根据电信号对应的导线确定其线序,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步骤,提高检测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线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线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效率性差目前多数企业主要采用万用表进行线缆的手工逐条测试,效率十分低,并且准确性差,万用表测试存在测试精度不高,当线序问题点过多时人工检测费时费力,并且万用表的实用性差,常规线缆测试仪主要针对局域网中的布线测试,当测试布线较长时就不太适合。产品的制作就体现出与常规测试方式和创新型测试的便利性,减少人工操作步骤一键检测,顺利检测出线路的正常、开路、逆序、短路四种状况。
现有的线序检测装置有以缺陷:
1.人工成本较大,企业负担大。在现场线路排查时,人力资源资源不够,不得不提高检测人工数量,这一不合理的方案选用不仅会导致无意义的资源浪费,并且效率低下,也给电力企业造成了额外的输出负担;
2.可靠性低,人力检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也造成检测失误率大大提高,影响现场施工进度,提高了对问题排查的难度,现场修复进度缓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通过人力检测线序检测装置检测线缆线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造成检测失误率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线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布式线序检测装置,包括独立的主机检测装置以及从机检测装置,待测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机检测装置以及所述从机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待测线缆包括多根导线;
所述主机检测装置包括主机控制器,所述从机检测装置包括从机控制器;
所述主机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待测线缆的一根导线向所述从机控制器发送检测数据;
所述主机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待测线缆的一根导线向所述从机控制器发送检测数据;所述从机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检测数据后,通过判断所述待测线缆的一根导线所对应的所述主机控制器的端口,实现对所述待测线缆的一根导线的线序检测;
所述从机控制器用于接收到所述检测数据后,生成检测结果数据,并通过所述待测线缆的另一根导线向所述主机控制器发送所述检测结果数据,所述主机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检测结果数据后,通过判断所述待测线缆的另一根导线所对应的所述从机控制器的端口,实现对所述待测线缆的另一根导线的线序检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主机检测装置以及从机检测装置连接在线缆的两端,让主机检测装置的主机控制器通过线缆的导线向从机检测装置的从机控制器发送电信号,通过从机控制器根据电信号对应的导线确定其线序,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步骤,提高检测准确性。同时,由于主机检测装置和从机检测装置为两个独立的装置,当分别连接在电缆的两端时,可以应用于距离较长的线缆的线序检测,无需将较长线缆的两端集中在一处进行检测,应用于不便于将线缆的两端集中在一起的场合时,能够在不移动线缆两端的情况下进行线缆检测,提高检测便利性以及检测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主机检测装置还包括短路检测单元,所述短路检测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测线缆的任意两根导线是否短路,并向所述主机控制器反馈判断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精伦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精伦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03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