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矿热炉烟气的错位分段布置立式余热锅炉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94794.0 | 申请日: | 2022-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50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衡;赵钦新;潘佩媛;王华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2B1/18;F22D1/00;F22G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矿热炉 烟气 错位 分段 布置 立式 余热 锅炉 | ||
1.一种针对矿热炉烟气的错位分段布置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该余热锅炉分两段错位立式布置,其中烟气流向与地面垂直;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一段包括过热器(1)和高温蒸发器(2);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一段的受热面为光管,采用钢珠清灰,在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一段的顶部布置钢珠播撒装置(9),底部布置钢珠收集装置(5)和灰斗(4),侧面布置钢珠提升装置(3);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二段包括低温蒸发器(13)和省煤器(14);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二段的受热面为H型翅片管,布置压缩空气或激波吹灰器(7);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两段连接处布置烟气导流及调节挡板(6),锅炉壳体(12)包裹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入口烟道(8)外侧设置旁路烟道(9);所述入口烟道(8)分别设置多个冷空气应急阀门,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二段尾部设置出口烟道(15),布置锅筒(11)进行汽水分离,构成完整的水循环回路;布置钢架(16)支撑整个余热锅炉的所述入口烟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矿热炉烟气的错位分段布置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烟道(8)被分为烟气入口与空气入口;所述入口烟道(8)有多个烟气进口,当烟气温度过高时,则打开入口烟道(8)的空气进口阀门,使烟气与空气混合后再进入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一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矿热炉烟气的错位分段布置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器(1)和高温蒸发器(2)由若干光管并列组成,光管管束中心线水平布置并垂直于烟气流向,相邻光管之间设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矿热炉烟气的错位分段布置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蒸发器(13)和省煤器(14)由若干H型翅片管并列组成,相邻的所述H型翅片管之间设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矿热炉烟气的错位分段布置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一段回收烟气余热后,烟气在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一段底部受离心力作用,大的灰渣颗粒被甩入灰斗(4)实现初级分离,减少对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二段的积灰和磨损,剩余小的灰颗粒随烟气经导流及调节挡板(6)均匀化后进入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二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矿热炉烟气的错位分段布置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一段采用钢珠清灰,顶部布置钢珠播撒装置(10),清除的灰渣落入灰斗(4),底部布置钢珠收集装置(5)回收清灰后的钢珠,布置钢珠提升装置(3)将钢珠送回钢珠播撒装置(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矿热炉烟气的错位分段布置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的第二段布置吹灰器(7),为低温蒸发器(13)和省煤器(14)清灰,吹灰方式为压缩空气法或激波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矿热炉烟气的错位分段布置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当余热锅炉高温区第一段无法正常运行时,关闭烟气导流及调节挡板(6),烟气由旁路烟道(9)进入所述余热锅炉中低温区第二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矿热炉烟气的错位分段布置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器(1)、高温蒸发器(2)、低温蒸发器(13)和省煤器(14)均为水管式换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矿热炉烟气的错位分段布置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蒸发器(13)和省煤器(14)所用H型翅片管的翅片节距不小于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479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间净化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CXCL-BPI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