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舌骨牡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舌骨牡蛎DNA条形码鉴定引物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92265.7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6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向志明;杨雨澄;曾靓;林天祥;张扬;喻子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朱聪聪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舌骨 牡蛎 线粒体 基因组 序列 dna 条形码 鉴定 引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舌骨牡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舌骨牡蛎DNA条形码鉴定引物和方法。鉴定引物包括巢式外围引物和巢式内围引物,所述的巢式外围引物包括HSCOI OU F:5'‑AT GCGTTGGGAGTTTGTGGTA‑3'和HSCOI OU R:5'‑TCGAAAGAACATAATGAAAGTGGC‑3';所述的巢式内围引物包括HSCOI IN F:5'‑CTATAAACGGCACTGGATGGA‑3'和HSCOI IN R:5'‑AAAGACACGTCAACAGAACCC‑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舌骨牡蛎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提供一种舌骨牡蛎DNA条形码鉴定引物和检测方法,为海洋资源的分类和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具体涉及一种舌骨牡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舌骨牡蛎鉴定引物和方法。
背景技术:
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满足人类的生存及其重要,已经成为世界各海洋大国关注的对象,其中基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海洋生物的基因入手,有助于培育出优质、高产、抗逆的养殖新品种,解决人类温饱问题;同时,可以发掘很多其它有用的东西,如药物,化学材料等。发掘海洋生物基因资源,有一种保护海洋生物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海洋的幅员辽阔,海洋深度是人类很难达到的地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成了人类尚待开发使用的又一个重要资源领域。我国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调整和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我国科研人员也逐步将视角投向海洋深处。在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我们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厘清那些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生物制品。由于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繁多,所以要要传统的方式对于海洋生物进行鉴别,其困难难度是比较大的。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由于每种生物的基因都有其特有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将以DNA为载体的核苷酸序列,如同商品标签上的数字条形码一样,因此利用DNA核苷酸序列(即DNA barcoding,DNA条形码)作为物种的鉴定标签。因此,建立起海洋生物DNA条形码的数据库,对于我们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方面有着序列短,测试速度快的优势,同样也存在它的局限性。由于DNA的分类方法是依据生物DNA的遗传变异频率,对于近期分化的种或者新种,由于DNA突变的速率,短期内的变化微弱而显得比较困难,而且依据某个单独的基因做为分类的依据,就能对所有的物种进行分类鉴定,这也是不切实际的。DNA条形码的鉴定也是基于现有已经确定的物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对于物种进行准确分类,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提供基础。舌骨牡蛎体形巨大,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缘曲牡蛎科,舌骨牡蛎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舌骨牡蛎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提供一种DNA条形码检测方法,为海洋资源的分类和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舌骨牡蛎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舌骨牡蛎DNA条形码鉴定引物,包括巢式外围引物和巢式内围引物,所述的巢式外围引物包括HSCOI OU F:5'-ATGCGTTGGGAGTTTGTGGTA-3'和HSCOI OU R:5'-TCGAAAGAACATAATGAAAGTGGC-3';所述的巢式内围引物包括HSCOI IN F:5'-CTATAAACGGCACTGGATGGA-3'和HSCOI IN R:5'-AAAGACACGTCAACAGAACCC-3'。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舌骨牡蛎鉴定试剂盒,其含有上述舌骨牡蛎DNA条形码鉴定引物。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舌骨牡蛎的鉴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22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体育训练排球弹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天然气车间计量物资搬运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