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烟的环保型耐高温防火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188302.7 | 申请日: | 2022-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5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航;赵乐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特线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H01B7/295;H01B7/04;H01B7/18;H01B7/28;H01B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瑞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61 | 代理人: | 马云华 |
| 地址: | 05555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耐高温 防火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烟的环保型耐高温防火电缆,包括耐热内衬层,所述耐热内衬层内壁等距固定连接有支撑条,所述耐热内衬层内部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硅橡胶玻璃套管,所述硅橡胶玻璃套管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弧形弹力板,且支撑条和弧形弹力板之间对应耐热内衬层内部位置处卡接有导体套管,所述导体套管内部均匀填充有导体,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硅橡胶玻璃套管、棉套、石墨芯、导热绝缘板、软铜片、石棉垫和导热挡块,通过软铜片对热量的吸收传导的效果,在耐热内衬层内部的温度高于硅橡胶玻璃套管内部的温度时,通过导热绝缘板和导热挡块,将热量送入硅橡胶玻璃套管内部,被岩棉条和石墨芯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烟的环保型耐高温防火电缆。
背景技术
防火电缆,广义上来说是具有防火性能电线电缆的总称,是指在火灾条件下具有能直接或间接减少火灾损失特性的一类电线电缆,通常分为阻燃电线电缆和耐火电线电缆两类,阻燃,电缆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燃烧时,撤去火源后,火焰在电缆试样上蔓延但不超过规定的范围并且自行熄灭的特性,即阻止或延缓火焰发生或蔓延的能力;
但是现有的电缆,在阻止火焰蔓延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害气体,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快速的将热量导出,影响了使用的效果,所以我们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低烟的环保型耐高温防火电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烟的环保型耐高温防火电缆,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阻止火焰蔓延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害气体,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快速的将热量导出,影响了使用的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烟的环保型耐高温防火电缆,包括耐热内衬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内衬层内壁等距固定连接有支撑条,所述耐热内衬层内部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硅橡胶玻璃套管;
所述耐热内衬层外侧套接有外衬层,所述外衬层内壁和耐热内衬层外侧均等距固定连接有环形卡扣,所述环形卡扣内部卡接有环形套,所述环形套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中心环板,所述中心环板两端等距固定连接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环,所述环形套内部对应两个活动环外侧位置处均填充有膨胀气囊,所述环形套内壁对应中心环板内侧位置处等距固定连接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一端对应耐热内衬层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棉质挡板。
根据上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耐热内衬层内部对应两个导体套管之间等距填充有填充管,且每相邻的两个填充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所述硅橡胶玻璃套管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弧形弹力板,且支撑条和弧形弹力板之间对应耐热内衬层内部位置处卡接有导体套管,所述导体套管内部均匀填充有导体。
根据上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空腔内部对应两个活动环之间填充有助燃剂和氢氧化铝粉末,两个所述活动环外侧与空腔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膨胀气囊被压缩固定在空腔内部,所述膨胀气囊为椭圆形,所述膨胀气囊一端与活动环一端固定连接。
根据上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通道一端贯穿耐热内衬层内壁,所述棉质挡板为弧形,且棉质挡板的外侧与耐热内衬层的内壁相贴合;
所述填充管内部均匀填充有氢氧化铝粉末,所述填充管均匀分布在两个导体套管之间。
根据上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硅橡胶玻璃套管内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岩棉条,所述岩棉条内部填充有石墨芯,所述硅橡胶玻璃套管外侧等距活动连接有导热绝缘板,所述导热绝缘板一端对应弧形弹力板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软铜片,所述硅橡胶玻璃套管外侧对应导热绝缘板两侧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石棉垫,所述导热绝缘板另一端对应岩棉条内部位置处导热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特线缆有限公司,未经金特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88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