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炎症性肠病的胆汁酸代谢菌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187476.1 申请日: 2022-09-28
公开(公告)号: CN115478031A 公开(公告)日: 2022-12-16
发明(设计)人: 戴磊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61K35/74;A61P1/00;A61P1/04;C12R1/01;C12R1/145
代理公司: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韩蕾;张德斌
地址: 518055 广东省深圳***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防治 炎症 性肠病 胆汁 代谢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炎症性肠病的胆汁酸代谢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其包括以下菌株中的任意一种、两种或三种: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7的Clostridium sp.;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8的Eubacterium limosum;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9的Bacteroides ovatus。本发明的菌能将初级胆汁酸转化成次级胆汁酸,改善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炎症症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防治炎症性肠病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的菌及其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防治炎症性肠病的胆汁酸代谢菌、包含所述菌的组合物及相关应用。

背景技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慢性的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患者常常在小肠和大肠黏膜处有持续性的溃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可能病因包括: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等环境因素、吸烟和饮食等社会行为,此外,IBD风险增加与儿童早期接触抗生素有关。IBD的相对流行率因地理区域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其病理特征类似但也有明显区别。IBD复发高,病程长,难治愈,预后差,目前尚无可根治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IB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通常发生于免疫系统对正常存在于肠道的菌群产生过激的免疫响应后,激起一连串的破坏和摧毁肠壁的炎症事件。肠道粘膜屏障将共生菌群与肠道上皮分隔,粘膜处的免疫细胞抑制共生菌群的积累及易位,一些IBD相关基因突变可导致粘膜屏障或免疫应答受损,引起肠道菌群及免疫平衡的失调。迄今,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IBD与菌群失调的关联,菌群变化对肠道炎症的影响机制包括:调节Treg细胞其它免疫细胞、调节促炎及抑炎因子、直接侵入肠道上皮细胞等。肠道作为最大的免疫器官,目前关于IBD的研究多聚焦短链脂肪酸,而胆汁酸则多认为与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相关,鲜少有研究去探讨IBD与胆汁酸的关系,因此,研究IBD过程中的炎症与胆汁酸及菌群的关联,将对IB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目前已有的相似方案包括:Honda等通过特定培养基筛选到17种能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菌用于治疗IBD;Daniel van等通过生信分析商用菌株库,设计了GUT-103和GUT-108两个合成菌群用于治疗IBD。

以往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合成菌群的菌株是通过在培养基中加氯仿获得的能耐氯仿的菌株,缺乏理性设计。而基于生信分析所筛选的菌株,对所关注的肠道菌群代谢物也缺乏体外代谢检测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防治炎症性肠病的菌。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筛选得到的菌的应用。

本案发明人在研究中,基于人类微生物数组数据,针对IBD患者粪便缺乏次级胆汁酸的现象,通过基于生信分析和体外代谢检测相结合筛选到了能把结合型初级胆汁酸代谢成次级胆汁酸的菌特别是合成菌群,并进一步把所设计的菌灌胃用于DSS-诱导小鼠模型,验证了该菌对小鼠肠炎指标的改善情况,证明了本发明的菌为胆汁酸代谢菌,本发明的菌群为能改善IBD症状的合成菌群。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三株能把结合型初级胆汁酸代谢成次级胆汁酸的菌株,本发明中分别命名为Clostridium sp.DA266、Eubacterium limosum DA510、Bacteroidesovatus DA668。这三株菌株均已进行了保藏,其中:

菌株Clostridium sp.DA266,保藏日期:2022年08月18日;保藏单位: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单位地址:中国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510070;保藏编号:GDMCC No:62707;分类命名:Clostridiumsp.。本发明的菌株Clostridium sp.DA266亦称为Clostridium sp.:GDMCC-6270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874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