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化铁水秤称重箱梁的技术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85922.5 | 申请日: | 2022-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3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亮;邓寿明;骆文文;张国凤;李锦辉;叶小兵;冯伟宏;江泽慧;黄丹;林智光;余和朋;陈梅珍;党茹鹏;谭庆华;郭建华;陈奕璇;郑建忠;李怀新;陈志光;庞伟聪;邱永聪;徐新育;邓军平;陈凯南;朱云鸿;郭亿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G21/14 | 分类号: | G01G21/14;G01G21/23;G01G21/08 |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 地址: | 512122 广东省韶关市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化 铁水 称重 技术 方法 | ||
1.一种优化铁水秤称重箱梁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提高称重箱梁的抗冲击能力:
a)增加将中间钢板(1)的厚度;
b)增加上压板(4)的厚度;
c)侧钢板(13)的高度降低;
步骤二:优化搭焊的方式,减少焊路处的应力:将侧钢板(13)焊接在中间钢板(1)内侧10mm处;
步骤三:称重箱梁内加焊圆钢(16):
a)确定圆钢(16)的位置并焊接:将圆钢(16)放在中间钢板(1)和上钢板(14)之间,且使圆钢(16)的中心与上调整垫板(3)和称重传感器(9)的中心上下对齐,然后焊接圆钢(16);
b)在圆钢(16)的两侧加焊筋板(17),且筋板(17)与侧钢板(13)焊接;
步骤四:优化各部件之间的拆装结构:将定位螺孔(11)由原先的M10螺孔改为M12螺孔,同时选择与定位螺孔(11)相匹配的不锈钢螺栓(12);
步骤五;标高调整,达到最优计量精度:
a)通过加装上调整垫板(3)进行高度的粗调;
b)然后利用薄圆垫(10)进行调整称重传感器(9)受力的精调,并使称重轨(15)的标高调整到±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铁水秤称重箱梁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钢板(1)的厚度增加到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铁水秤称重箱梁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4)的厚度增加到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铁水秤称重箱梁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钢板(13)的高度降低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铁水秤称重箱梁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钢(16)与侧钢板(13)的高度一致,且选用的圆钢(16)直径为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铁水秤称重箱梁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17)与圆钢(16)的高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铁水秤称重箱梁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圆垫(10)的厚度范围为0.3-2mm,且薄圆垫(10)中间钻直径5-8mm孔。
8.一种优化铁水秤称重箱梁,其特征在于,该称重箱梁由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优化铁水秤称重箱梁的技术方法制备而成,其包括有中间钢板(1)和下钢板(2),所述中间钢板(1)下端依次设置有上调整垫板(3)和上压板(4),所述下钢板(2)上端依次设置有下调整垫板(5)和下压板(6),所述上压板(4)下端开设有上卡槽(7),所述下调整垫板(5)上端开设有与所述上卡槽(7)相对应的下卡槽(8),所述上卡槽(7)和下卡槽(8)之间安装有称重传感器(9),所述上卡槽(7)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薄圆垫(10),所述中间钢板(1)、上调整垫板(3)和上压板(4)与下钢板(2)、下调整垫板(5)和下压板(6)上均开设有定位螺孔(11),所述定位螺孔(11)内设置有螺栓(12),所述中间钢板(1)上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侧钢板(13),所述侧钢板(13)和另一侧钢板(13)上端焊接有上钢板(14),所述上钢板(14)上端安装有称重轨(15),所述上钢板(14)和中间钢板(1)之间焊接有圆钢(16),所述圆钢(16)两侧加焊有与所述侧钢板(13)相连的筋板(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优化铁水秤称重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传感器(9)包括传感器本体(91)、分别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本体(91)上下两端的传感器上顶头(92)和传感器下顶头(93),且传感器上顶头(92)和传感器下顶头(93)分别与所述上卡槽(7)和下卡槽(8)卡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优化铁水秤称重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整垫板(3)的数量不限,所述上卡槽(7)的深度为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8592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