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分析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177813.9 | 申请日: | 2022-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67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 发明(设计)人: | 徐贵来;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13/04;G01W1/14;G08B2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袁瑞红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分析 水土流失 动态 监测 预警系统 方法 | ||
1.基于数据分析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待测区域在天气预报中,基于当前时间的后续第一单位时间t内的降水情况,分析待测区域后续第一单位时间t内降水速率VS与时间t1的关系,记为VS=G(t1),0≤t1≤t;
S2、将待测区域划分成大小相等的多个矩形区域,并对矩形区域进行编号,获取数据库中不同编号的矩形区域对应的土壤质地,结合数据库中最近一次通过传感器获取的相应编号的矩形区域对应的土壤含水量,获取相应编号的矩形区域在当前时间对应的土壤水量吸收速率上限值,数据库中各个编号对应矩形区域中的土壤含水量每隔第二单位时间t2更新一次;
S3、分析待测区域内每个编号对应矩形区域在第一单位时间t中不同时间点的土壤水量吸收速率;
S4、结合S1及S3中的分析结果,预测待测区域内每个编号对应矩形区域在第一单位时间t中不同时间点的土壤水量溢散速率,并结合数据库中不同编号的矩形区域对应的边坡坡度、土壤质地及植被覆盖率,预测待测区域中不同矩形区域在第一单位时间t中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土壤流失速率,
将待测区域内编号为k的矩形区域在第一单位时间t中时间t1对应土壤水量溢散速率的预测值,记为YSkt1;
S5、根据待测区域中不同矩形区域在第一单位时间t中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土壤流失速率的预测结果,计算待测区域中所有矩形区域在第一单位时间t中的土壤流失总量,
将所得土壤流失总量与第一警戒阈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警戒阈值为数据库中预置的常数,
当所得土壤流失总量大于等于第一警戒阈值时,则判定待测区域内的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立即向管理员进行预警,提醒管理员对待测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治理;
当所得土壤流失总量小于第一警戒阈值时,则判定待测区域内的水土流失情况在误差容忍范围内,不需要向管理员进行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分析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分析待测区域后续第一单位时间内降水速率VS与时间t1的关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第一单位时间t划分成等长的n份,得到n个时间区间,所述n为数据库中预置的常数,获取待测区域在天气预报中,基于当前时间的后续第一单位时间t中每个时间区间内分别对应的降水量,将待测区域在天气预报中,基于当前时间的后续第一单位时间t中第n1个时间区间内对应的降水量记为Qn1;
S1.2、计算基于当前时间的后续第一单位时间t中第n1个时间区间内对应的平均降水速度VSPn1,VSPn1=Qn1/(t/n),后续第一单位时间t中第n1个时间区间为大于等于(n1-1)*t/n且小于n1*t/n的时间区间,(n1-1)*t/n表示后续第一单位时间t中第n1个时间区间的最小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
S1.3、获取待测区域后续第一单位时间内降水速率VS与时间t1的关系VS=G(t1),计算t1与t/n商中整数部分对应的值,记为n2(t1),0≤n2(t1)≤n-1,
则G(t1)=VSP[n2(t1)+1],VSP[n2(t1)+1]表示基于当前时间的后续第一单位时间t中第n2(t1)+1个时间区间内对应的平均降水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7781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圆的扫描式预润湿系统及预润湿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铝板矫直覆膜系统及覆膜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