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穿戴脑电电极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72031.6 | 申请日: | 2022-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6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 发明(设计)人: | 何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智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9/00 | 分类号: | B29C69/00;A61B5/265;A61B5/266;A61B5/291;A61B5/386 |
| 代理公司: | 江苏长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78 | 代理人: | 代呈 |
| 地址: | 221300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电极 制造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脑电电极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注塑的方式将高弹力硅胶颗粒成型成用于挂在耳上、包覆在下巴以及放置在后脑勺的受力硅胶垫;通过注塑的方式将高弹力硅胶颗粒成型成网状的柔性电极安装带,在柔性电极安装带的两端连接带上安装配合使用的卡扣;通过扭簧将两个拨片组装成交叉状的头发拨夹;采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芯的氧化层和杂质,再用无水乙醇清洗后,在金属芯上电镀Ag/AgCl镀层得到电极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电极芯与导线连接;将凝胶与固化剂混合后倒入模具中骨架,形成柔性凝胶;受力硅胶垫和柔性电极安装带均是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加工得出,减少了加工时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穿戴脑电电极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能够对人体生理指标进行探测的可穿戴智能器件已经逐步进入市场。其中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对人体电信号,如心电、脑电或肌电信号进行长期实时监测的可穿戴智能器件。例如对于发病急、致命性强的心脑血管疾病,心电信号异常的报警能够有效预防中风或心力衰竭。探测人体电信号要求电子器件的感测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
传统的可穿戴脑电电极在制造的过程中是采用多根连接绳连接成网状,存在耗费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脑电电极的制造和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穿戴脑电电极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注塑的方式将高弹力硅胶颗粒成型成用于挂在耳上、包覆在下巴以及放置在后脑勺的受力硅胶垫;通过注塑的方式将高弹力硅胶颗粒成型成网状的柔性电极安装带,在柔性电极安装带的两端连接带上安装配合使用的卡扣;通过扭簧将两个拨片组装成交叉状的头发拨夹;采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芯的氧化层和杂质,再用无水乙醇清洗后,在金属芯上电镀Ag/AgCl镀层得到电极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电极芯与导线连接;将凝胶与固化剂混合后倒入模具中骨架,形成柔性凝胶;通过超声波的清洗方式清洗电极外壳后烘干,将柔性凝胶粘贴在电极外壳内,在电极外壳内放置电极芯,电极芯靠近柔性电机带内部的端部从电极外壳内露出,导线远离电极芯的端部穿过电极外壳并延伸至电极外壳外部;将多个头发拨夹定点安装在柔性电极安装带上,且头发拨夹朝向柔性电极安装带内部的两个拨片之间的间距最大;在每个头发拨夹的两个拨片之间安装电极外壳。
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柔性电极安装带的厚度为0.5-1mm。
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将挂在耳上的两个受力硅胶垫分别安装在柔性电极安装带两侧,将包覆在下巴的受力硅胶垫安装在位于下巴的柔性电极安装带上。
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将在后脑勺的受力硅胶垫安装柔性电极安装带后方,在受力硅胶垫上通过卡扣或者搭扣的方式安装放大器。
本发明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由可穿戴脑电电极制造方法制造的可穿戴脑电电极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柔性电极安装带两侧的受力硅胶垫挂在耳上,然后将柔性电极安装带套在头上;调节柔性电极安装带两端卡扣之间的间距后,扣上卡扣,将与卡扣在同一个位置的受力硅胶垫滑动移动到下巴处;将导线远离电极芯的端部与放大器连接;在电极芯露出电极外壳的端部涂上凝胶或导电液体后,将电极芯与头皮接触。
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电极芯与头皮接触后调整两个卡扣间距使得电极芯端部与头皮保持接触。
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电极芯露出电极外壳的端部涂上凝胶或导电液体后,将头发拨夹朝相互靠近的地方捏,使得位于柔性电极安装带内部的两个头发拨夹贴合,将两个头发拨夹贴合端部插入头发且与头皮接触后,松开头发拨夹,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两个头发拨夹将头发朝远离电极芯的外围拨动,再将电极芯与头皮接触。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智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智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72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