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63212.2 | 申请日: | 2022-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2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泉;杨梅;汪小伟;何锦辉;徐嵩琳;张文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市万州区甘宁蚕种场)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任苇 |
地址: | 4041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红桔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红桔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建园;(2)拉厢起垄;(3)挖定植穴;(4)改土施底肥;(5)选苗;(6)栽植;(7)施肥管理;(8)树体管理;(9)病虫害管理;(10)拉槽改土。本发明提升了单产和商品化优质果率,稳定了古红桔的口感品质,增强了古红桔的市场竞争力,保护了库区生态屏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桔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古红桔是我国最古老的柑桔品种,古称丹桔,又叫万县红桔、万州古红桔,是三峡库区人民培育出来的、世界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古农作物良种之一,有4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三峡库区蓄水后,雨水增多,湿度增加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古红桔种植基地。重庆万州红桔因种植历史悠久,保护完整,已形成红桔种群,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约占全国红桔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量16万吨,占全国红桔产量的50%左右,产值2.8亿元。万州古红桔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山地,现有五千余株100年以上,单株产量150-500公斤的红桔古树,是世界最大的古红桔基因库,是中国柑桔的活化石。万州古红桔是山地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作用,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滑坡、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古红桔是维护当地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古红桔因其色泽鲜红、果大、易剥皮、甜酸适口、食用方便等特点,多次获得全国古红桔品质第一,是集经济、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宝贵资源。2020年1月,重庆万州古红桔传统生产系统已经被农业农村部列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柑桔业的提速发展,传统红桔市场逐渐被诸多柑桔新品种占据,与此同时,三峡工程的175米蓄水淹没了沿江大量古红桔基地,屈原故里秭归也难见红桔踪迹。另外,拥有近千年历史的重庆万州古红桔面临着诸如劳动力减少,种植加工衔接脱节、价格下跌以及病虫灾害等问题,加上标准化技术缺乏,果农管理粗放甚至弃管,直接造成了古红桔产量下滑,口感偏酸,品质下降销售低迷的局面。因此,建立一套古红桔丰产优质种植技术体系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以稳定古红桔的口感品质,促进销量增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建园:选择海拔175-500m范围内的长江河谷地带,土层60cm以上、疏松肥沃、土壤pH值在5.5-7.0,坡度低于25度,水源充足;
(2)拉厢起垄:设置栽植行向,按照5m行距开挖定植行厢槽,在两条厢槽中间2.5m处开挖排水沟;
(3)挖定植穴:定植行上挖直径1m、深度60-80cm的定植大穴;定植大穴的株行距为(3.5-4.5)m×(5-5.5)m;
(4)改土施底肥:向定植大穴中分层回填施入杂草、作物秸秆、谷壳、农家肥料共50-100斤,“油饼”40-50斤,回穴时层层踏实,起垄20cm-30cm高;
(5)育苗:采用枳橙,香橙,红桔等为砧木嫁接红桔枝条培育成无病毒容器苗;
(6)栽植:9-10月秋梢老熟后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栽植时扶正培土,淋足定根水;
(7)施肥管理:
对于幼树,春、夏梢抽生期施高氮复合肥3-4次,每次0.1斤/株;秋梢及冬季施平衡型复合肥2-3次,每次0.1斤/株,和1次腐熟农家有机肥10-20斤/株,顶芽自剪至新梢转绿前增加根外追肥1-2次,施肥量逐年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市万州区甘宁蚕种场),未经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市万州区甘宁蚕种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632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