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61915.1 | 申请日: | 2022-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62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 发明(设计)人: | 程鹏;朱修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 代理公司: |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44470 | 代理人: | 丁建春 |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屏体、应力强化层,屏体包括主体部、邦定部、以及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和邦定部之间的弯折部,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应力优化层设置在屏体的第一面一侧,应力优化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应力优化部和第二应力优化部;其中,第一应力优化部在屏体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弯折部,第二应力优化部在屏体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弯折部,且第一应力优化部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二应力优化部的弹性模量。通过上述方案,降低弯折部的应力,保持水滴弯折形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屏占比,减小边框,柔性显示面板可通过将屏体绑定侧进行弯折的工艺方式(pad bending)实现。同时,为了实现轻薄化,节约柔性显示终端内部的空间,通过在保持弯折半径不变的情况下将bad bending的弯折形态由“U形”设计成“水滴形”,可以进一步减小柔性显示面板的体积。
水滴形的弯折形态存在向内凹陷的“弯折脖颈部”,由于pad bending的水滴弯折形态使“弯折脖颈部”存在应力集中的问题,导致水滴弯折形态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降低弯折部的应力,保持水滴弯折形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屏体、应力优化层,屏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屏体还包括主体部、邦定部、以及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和邦定部之间的弯折部,且所述主体部和所述邦定部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且所述第一弯折部沿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邦定部之间,且所述第二弯折部沿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弯折;应力优化层设置在所述屏体的所述第一面一侧,所述应力优化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应力优化部和第二应力优化部;其中,所述第一应力优化部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应力优化部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弯折部,且所述第一应力优化部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二应力优化部的弹性模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弯折部的外侧设置应力优化层,且应力优化层根据水滴形的弯折形态分为弹性模量不同的第一应力优化部和第二应力优化部。其中,弹性模量较大的第一应力优化部对应外凸的第一弯折部,由于第一应力优化部的弹性模量较大,使得第一弯折部的中性层向屏体第一面靠近,从而使得屏体上的金属走线层靠近中性层,降低了金属走线层由于弯折导致被拉伸或压缩的程度,减少弯折应力对屏体表面金属走线的影响;弹性模量较小的第二应力优化部对应内凹的第二弯折部,由于第二应力优化部的弹性模量较小,从而降低了第二弯折部的等效模量,有利于第二弯折部形成向内弯折的形态,同时缓和第二弯折部的应力,降低邦定部内侧脱胶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屏体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显示面板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61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