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承压桩桩顶与承台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161446.3 | 申请日: | 2022-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33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冯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力神管桩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7/14 | 分类号: | E02D27/14;E02D27/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德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2 | 代理人: | 娄嘉宁 |
| 地址: | 221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桩桩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压桩桩顶与承台连接结构,其包括桩体、承台和连接组件,所述桩体顶部设置有凸台,凸台上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底部与凸台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承台底部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下表面设置有连接块;本发明的连接方式,有利于保证连接质量,在气温出现变化时,混凝土桥梁预制件的长度膨胀或收缩时,混凝土桥梁预制件与承台、支撑台和连接块作为一个整体,沿桥梁长度方向会出现一定位移,此时连接块能够在内壳体内壁滑动,桩体上的固定块与连接块的连接部分不会受到强大的应力,连接部分不会被破坏,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特别是一种承压桩桩顶与承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桥梁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承压桩和承台大部分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型,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承压桩与承台的连接,再将桥梁预制件与承台连接完成施工。
目前,承压桩与承台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端板焊接或者卡箍机械连接,不管是采用焊接连接还是卡箍机械连接,连接处的受力均为受拉,这就导致了对接头的施工要求非常高,其中焊接的连接方式容易受天气的影响,同时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现场桩基施工人员的水平差异会造成承压桩与桩台焊接的质量差异较大,焊接的质量难以把控,容易导致预制桩桩头处的连接结构存在安全隐患。且冬天和夏天的温差很大,按照混凝土的平均热膨胀系数(10xE-6/℃)来计算,30℃的温差下100米长度混凝土的膨胀量为30毫米,这对于十几公里、几十公里长度桥梁而言,在承压桩的位置不会变化的条件下,其桥梁预制件连接的承台会有移动趋向,就目前的焊接连接或卡箍机械的刚性连接来说,承压桩与承台的连接部分会受到强大的应力,导致连接部分被破坏,出现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现有焊接的方式连接承压桩与桩台,受到天气和施工人员水平差异的影响,质量难以保证;而现有的焊接连接或卡箍机械的方式连接承压桩与桩台,其受混凝土膨胀或收缩的影响,会使承压桩与承台的连接部分受到强大的应力,导致连接部分被破坏,出现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压桩桩顶与承台连接结构,其包括桩体、承台和连接组件,所述桩体顶部设置有凸台,凸台上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底部与凸台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承台底部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下表面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内壳体、底板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内壁滑动连接固定块和连接块,并且内壳体底部对应固定块上第一卡槽的形状设置,所述固定块和连接块两侧与内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内壳体底部固定连接底板,底板上放置有外壳体,并且外壳体顶部与凸台下表面接触,所述外壳体内壁与内壳体外壁之间形成浇灌腔。
作为本发明所述承压桩桩顶与承台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块和连接块两侧与内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有弹性板。
作为本发明所述承压桩桩顶与承台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连接块下表面对应限位孔设置有限位柱,并且限位柱的径向尺寸小于限位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承压桩桩顶与承台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壳体和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分割线,沿第一分割线将内壳体和底板分割为两半。
作为本发明所述承压桩桩顶与承台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壳体两侧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内壁滑动连接卡板。
作为本发明所述承压桩桩顶与承台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分割线,沿第二分割线将外壳体分割为两半。
作为本发明所述承压桩桩顶与承台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分割线两侧的外壳体上设置有锁紧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力神管桩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力神管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614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