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57450.2 | 申请日: | 2022-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7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秦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周靖舒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光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分光膜包括透光基板以及多个光调节部,透光基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调光子区;光调节部突出设置于第一表面且分设于多个调光子区内,光调节部为锥状结构且包括有尖端部。其中,至少部分光调节部中的尖端部在对应调光子区上正投影的相对位置不同。本申请实施例由于至少部分光调节部中的尖端部在对应调光子区上的正投影的相对位置不同,即不同光调节部的形状并不相同,因此入射至不同光调节部中的同一道光线所受到的折射影响也并不相同,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光膜可以使光线能够随机折射,从而起到更好的混光效果对光线的扩散效果,提高显示均一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发光二极管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上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增加显示装置的亮度,通常采用直下式背光模块光源。直下式背光模块是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并将其均匀地配置在反射板上,使光源可以通过上方分光膜等其他组件均匀地传递到整个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减少反光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光膜,包括透光基板以及多个光调节部,透光基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调光子区;光调节部突出设置于第一表面且分设于多个调光子区内,光调节部为锥状结构且包括有尖端部。其中,至少部分光调节部中的尖端部在对应调光子区上正投影的相对位置不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分光膜、以及发光源,光调节部位于透光基板靠近发光源的一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阵列基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由于至少部分光调节部中的尖端部在对应调光子区上的正投影的相对位置不同,即不同光调节部的形状并不相同,因此入射至不同光调节部中的同一道光线所受到的折射影响也并不相同,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光膜可以使光线能够随机折射,从而起到更好的混光效果对光线的扩散效果,提高显示均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使用图2所示分光膜时的光线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4是使用相关技术中分光膜时的光线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光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使用图6所示分光膜时的光线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透光基板;11、第一表面;12、调光子区;13、重复分区;
2、光调节部;21、尖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574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