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接地材料腐蚀监测传感器测试用智能模拟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55630.7 | 申请日: | 2022-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9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黄刘华;王贵安;蔡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旭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G01N17/00;G01N17/02;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毛辰杰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和顺路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接地 材料 腐蚀 监测 传感器 测试 智能 模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接地材料腐蚀监测传感器测试用智能模拟装置,包括模拟箱和电阻探针腐蚀测试仪本体,所述模拟箱内部下端填充有土壤本体,同时土壤本体内部安装有第一接地材料、第二接地材料、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所述模拟箱上安装有加湿机构、加氧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电阻探针腐蚀测试仪本体下端底部两侧与对应设置的安装座上端内侧开设的卡合槽卡合连接。该电网接地材料腐蚀监测传感器测试用智能模拟装置,通过电阻探针腐蚀测试仪本体对土壤本体内部的第一接地材料和第二接地材料腐蚀度进行检测,从而代替传统的监测方法——开挖法,使得该装置整体检测精准度提高,且避免耗费较大人力,有效提高使用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接地材料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网接地材料腐蚀监测传感器测试用智能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网长期处于化学、物理性质错综复杂的土壤环境中,不可避免要经受土壤的腐蚀,导致接地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变形、甚至断裂,破坏接地网的接地性能。当电力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由于短路电流在土壤中无法充分扩散,导致接地网本身局部电位差和地网电位异常升高,使接地设备的金属外壳带高电压而危及人身安全,对运行人员的安全带来威胁另外,还可能因反击或电缆皮环流使得二次设备的绝缘遭到破坏,使高压进入控制室造成设备损坏,破坏电网系统稳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接地网的腐蚀实际上是由于土壤环境的作用而导致接地网金属的变质,其腐蚀损坏离不开接地网金属材料、土壤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界面反应,为了了解不同材质的接地网金属材料在土壤中的腐蚀情况,所以需要一种智能模拟装置对不同材质的接地网金属材料在同一环境中的腐蚀情况进行模拟、监测对比,从而得到腐蚀状态实时在线监测及评价。
传统的监测方法为开挖法,是一种依据当地土壤腐蚀速率以及经验对接地装置的腐蚀程度进行预估,之后随机取点开挖进行观察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盲目且精准度极差,耗费较大人力,开挖时发(变)电站需要断电停止工作,在实际应用上不仅困难而且造成的损失较大,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网接地材料腐蚀监测传感器测试用智能模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监测方法为开挖法,是一种依据当地土壤腐蚀速率以及经验对接地装置的腐蚀程度进行预估,之后随机取点开挖进行观察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盲目且精准度极差,耗费较大人力,开挖时发(变)电站需要断电停止工作,在实际应用上不仅困难而且造成的损失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网接地材料腐蚀监测传感器测试用智能模拟装置,包括模拟箱和电阻探针腐蚀测试仪本体,
所述模拟箱下端两侧安装有支撑座,且模拟箱内部下端填充有土壤本体,同时土壤本体内部安装有第一接地材料、第二接地材料、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所述模拟箱一侧下端安装有排水管,且排水管上安装有电动排水阀,所述模拟箱正面一侧安装有总控制面板;
所述模拟箱上安装有加湿机构、加氧机构和加热机构;
所述电阻探针腐蚀测试仪本体下端底部两侧与对应设置的安装座上端内侧开设的卡合槽卡合连接,且安装座与模拟箱上端中间位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地材料和第二接地材料为不同材质的材料接地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同一环境中对不同材质的接地材料的腐蚀情况进行对比。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地材料和第二接地材料两侧对称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且第一接地材料和第二接地材料上方安装有气体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土壤本体内部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进行监测,确保模拟土壤环境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与总控制面板电性连接,且总控制面板与计算机信号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旭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旭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556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