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换器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41431.0 | 申请日: | 2022-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41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 发明(设计)人: | 蔡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悉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10 | 分类号: | H02M3/10;H02M3/156;H02M3/28;H02M3/335 |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叶栋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双灯路1号苏州纳米城III区第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换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换器系统,包括:第一变换模块,适于将电源的电能进行一次变换;第二变换模块,通过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变换模块连接,适于将进行一次变换后的电能进行二次变换;以及连接线,适于连接电源及第二变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以使第二变换模块对电源的电能直接进行变换。通过设置有连接线,可使得电源的部分电能直接从连接线和第二输入端进入至第二变换模块,剩余电能自第一变换模块及第一输入端进入至第二变换模块,实现输出电能的调整,从而降低电能的损耗,以提高变换器整体效率;同时,由于第一变换模块接收的电能降低,可降低第一变换模块功率转换需求,从而降低变换器系统整体电路结构的成本,减小变换器系统整体电路结构的体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能变换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换器系统。
背景技术
DC-DC变换器是一种在直流电路中将一个电能值的电能变为另一个电能值的电能的装置,其采用微电子技术,把小型表面安装集成电路与微型电子元器件组装成一体而构成。现有技术中,DC-DC变换器的负载无法进行调整,需要DC-DC变换器与调整型变换器组合,以组成可调整系统。然而,该组合会导致其整体工作效率降低,且造成整体电路结构的体积大和高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电能的电能转换效率的同时,保证减小整体电路结构的体积和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换器系统,包括:
第一变换模块,接入电源,适于将所述电源的电能进行一次变换;
第二变换模块,通过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变换模块连接,适于将进行一次变换后的电能进行二次变换;以及
连接线,适于连接所述电源及所述第二变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以使所述第二变换模块对所述电源的电能直接进行变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换模块为非隔离变换模块,所述第二变换模块为隔离变换模块;
或
所述第一变换模块为调整型变换模块,所述第二变换模块为非调整型变换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换模块可以为BUCK电路、BOOST电路、BUCK-BOOST 电路及SEPIC电路中的任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及第一电感,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变换模块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变换模块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变换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感的两端分别接入所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公共端、第三开关管及第四开关管的公共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变换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桥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变换模块包括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及第八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接入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变换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容为隔直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变换模块还包括变压器单元,所述变压器单元包括变压器、与变压器连接的励磁电感Lm及谐振电感L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悉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悉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414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