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室后浇带渗、漏水的修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35246.0 | 申请日: | 2022-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9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顺;魏巍;陈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E02D3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吴立斐 |
| 地址: | 2009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后浇带渗 漏水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下室后浇带渗、漏水的修复方法;包括引流槽,还包括自引流槽底部依次自下而上铺设的pvc管,在pvc管上铺设碎石层、土工布层、排水板层和混凝土层;其中,在pvc管上开设滤水孔。本发明所示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混凝土破凿量少,施工过程方便,修复质量有保证,能够采用少量的修复材料实现高质量、快速的后浇带渗、漏水修复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下室后浇带渗、漏水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常用后浇带渗、漏水处理中,需将后浇带剔凿至止水钢板深度,止水钢板清理干净后重新浇筑混凝土,此方法凿除量大、清理废工且还不能更有效的解决渗、漏水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比常规后浇带渗、漏水处理方便,凿除量有明显的减少,且不需更多的浪费人力去进行清理,也可以节约混凝土工程量的地下室后浇带渗、漏水的修复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渗、漏水的修复结构,包括引流槽,还包括自引流槽底部依次自下而上铺设的pvc管,在pvc管上铺设碎石层、土工布层、排水板层和混凝土层。
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渗、漏水的修复结构,在pvc管上开设滤水孔。
所述修复结构的地下室后浇带渗、漏水的修复方法,包括
步骤1、找出大致的渗水点,根据集水井位置确定出引流路线;
步骤2、按照引流路线开槽,开槽深度为10公分;
步骤3、清理沟槽内混凝土;
步骤4、制作引流管,引流管为DN50的PVC管,PVC管上设置一圈为6个Φ6的滤水孔,每间距1米设置一圈,用纱布包裹,防止泥浆堵塞滤水孔;
步骤5、在沟槽内PVC管上铺设碎石,碎石上铺设排水板,接缝处设置止水条,阻隔水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
步骤6、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需高标号微膨胀防水混凝土。
本发明所示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混凝土破凿量少,施工过程方便,修复质量有保证,能够采用少量的修复材料实现高质量、快速的后浇带渗、漏水修复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示修复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室后浇带渗、漏水的修复结构,包括引流槽,还包括自引流槽底部依次自下而上铺设的pvc管,在pvc管上铺设碎石层、土工布层、排水板层和混凝土层。
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渗、漏水的修复结构,在pvc管上开设滤水孔。
所述修复结构的地下室后浇带渗、漏水的修复方法,包括
步骤1、找出大致的渗水点,根据集水井位置确定出引流路线;
步骤2、按照引流路线开槽,开槽深度为10公分;
步骤3、清理沟槽内混凝土;
步骤4、制作引流管,引流管为DN50的PVC管,PVC管上设置每圈为6个Φ6的滤水孔,每间距1米设置一圈,用纱布包裹,防止泥浆堵塞滤水孔;
步骤5、在沟槽内PVC管上铺设碎石,碎石上铺设排水板,接缝处设置止水条,阻隔水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
步骤6、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需高标号微膨胀防水混凝土。
本发明所示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混凝土破凿量少,施工过程方便,修复质量有保证,能够采用少量的修复材料实现高质量、快速的后浇带渗、漏水修复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5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