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祛痘凝胶面膜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30736.1 | 申请日: | 2022-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19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群;李永勇;任天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功能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368 | 分类号: | A61K8/368;A61K8/362;A61K8/67;A61K8/365;A61K8/60;A61K8/04;A61K8/73;A61K8/20;A61K8/19;A61Q19/00;A61Q17/00;A61P1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56 | 代理人: | 刘仕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 面膜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A61L15/42领域,具体为一种祛痘凝胶面膜及其制备工艺,其制备原料包括海藻酸盐水溶液、离子交联剂水溶液和祛痘成分,所述祛痘成分添加在海藻酸盐水溶液和/或离子交联剂水溶液中。本发明所述的祛痘凝胶面膜,通过将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疏通毛孔、软化角质功能的祛痘成分与凝胶基质共混,最终制备了具有祛痘功效的凝胶面膜。相比于传统的祛痘面膜,凝胶质地温和补水,同时其独特的凝胶材质具有清凉降温的功效,可舒缓镇静敏感痘痘肌肤,并且可以对祛痘成分产生缓释作用,从而减弱祛痘成分对皮肤屏障产生的刺激感,维护皮肤屏障的稳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A61L15/42领域,具体为一种祛痘凝胶面膜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痤疮,又称青春痘、痘痘,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会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并且痤疮多发生在面部,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因此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
中国发明专利CN113116775A公开了一种祛痘凝胶面膜及其制备工艺,该组合物由下列原料制成:大黄、白花蛇舌草、马齿苋、黄芩、紫花地丁、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作用,可以缓解痘痘导致的炎症,减少红肿和色素沉着,促进皮肤损伤的恢复。
中国发明专利CN113440432A公开了一种祛痘调理剂、祛痘面膜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祛痘调理剂由以下组分组成:炉甘石10-20份、包裹水杨酸0.1-2份、寡肽10.001-0.01份、棕榈酰三肽-8 0.001-0.01份、烟酰胺0.1-10份。水剂基质包括祛痘调理剂和凝胶增稠剂,油剂凝胶包括油脂和交联剂。该祛痘面膜具有贴肤性好、无致敏性与刺激性、使用方便的优点。
此外,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祛痘方式有很多,其中刷酸已逐渐成为较为流行的祛痘方式,但是,虽然刷酸可以有效软化角质、疏通毛孔、清理皮肤中的油脂,但酸类物质对皮肤的刺激性强,尤其是对于本身皮肤敏感的试用者来说,非常不友好。此外,通过刷酸祛痘通常还需要在刷酸之后敷面膜来补充肌肤的水分,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祛痘凝胶面膜,其制备原料包括海藻酸盐水溶液、离子交联剂水溶液和祛痘成分,所述祛痘成分添加在海藻酸盐水溶液和/或离子交联剂水溶液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祛痘成分水杨酸、果酸、壬二酸、视黄醇、乳糖酸、羟乙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祛痘成分的添加范围分别为:水杨酸0.5%-1.5%、果酸2-4%、壬二酸10-15%、视黄醇0.2-1%、乳糖酸0.5-2%、羟乙基酸0.5-2%。
基于本发明体系,通过引入以上祛痘成分,能够在凝胶基质中实现良好的分散,使制备得到的祛痘凝胶面膜具有软化角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疏通毛孔等功能,祛痘的同时具有保湿的功效,相比传统贴敷式面膜作用更温和,清凉、补水、保湿、抗炎、舒缓敏感痘痘肌肤的效果更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祛痘凝胶面膜的制备原料还包括吸附剂。优选的,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吸附剂包括活性炭0.5-20%和/或矿物泥5-50%;优选的,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吸附剂包括活性炭0.5-10%。
基于本发明体系,添加的祛痘成分可以起到有效的软化角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疏通毛孔的作用,与此同时,凝胶面膜中所添加的吸附剂,尤其是添加0.5-10%的活性炭,可以将老去的角质、肌肤和毛孔中的油脂、金属物质等吸附,在起到良好祛痘功效的同时可以将肌肤上以及毛孔中的垃圾清理掉,从而起到良好的清洁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附剂添加在海藻酸盐水溶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功能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功能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0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