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能集装箱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29248.9 | 申请日: | 2022-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48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昊;吴菊香;陆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瑟尔新数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62 | 分类号: | H01M50/262;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51;H01M10/613;H01M10/627;H01M10/6556;H01M10/6561 |
| 代理公司: | 苏州智远浅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93 | 代理人: | 唐婷婷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 ||
本发明公开了储能集装箱,属于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由两个连接管连通的散热组件,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为中空设计横放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连接管沿着所述箱体的长度呈均匀分布,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机构。通过外力推动推动杆在竖直板的下方向下移动时,在连接杆的作用下,会首先推动靠外的支臂杆移动,每组下支臂杆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分离,从而支架会在转动轴的作用下,向两侧转动,转动到一定角度进行固定,形成悬挂式平台,此时可以将电池包组通过悬挂式平台进行悬挂式放置,达到了既可以水平放置电池包组又可以悬挂式放置电池包组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是储能集装箱。
背景技术
大型储能系统的安装和运输对空间和使用场地有较为特殊的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需要尽量放置储能电池,以提高空间利用率,目前的储能集装箱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将电池组包平方在支架上,来实现对储能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210011435.0)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通过安装架的安装解决了储能电池箱在集装箱内的存放、电池的布线和散热,更为关键的是,将电池架焊接在集装箱内,使电池架和集装箱组成一体,可以增加集装箱的整体强度,减少了电池货架占用的空间,存储更多电池。但是公开文件中,公开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焊接的电池架实现的,虽然可以将电池架和集装箱组成一体,但是集装箱内部的电池包组的安装灵活性并不是很高,并补鞥呢做到既可以平方又可以悬挂的效果。
因此,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现在提出了一种方便固定和安装电池包组的储能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储能集装箱,该储能集装箱具有使用方便,电池包摆放充分利用储能箱空间等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由两个连接管连通的散热组件,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为中空设计横放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连接管沿着所述箱体的长度呈均匀分布,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连接管上的两组左右对称分布的支架,每组所述支架由两个上下对称分布的支臂杆组成,所述支臂杆均通过转动轴与连接管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上支臂杆组合形成支撑平台,所述下支臂杆相互分离形成悬挂式平台。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每组所述支架的相对面上均设置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分别开设在每组所述支架上且错位分布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的相对面以及相背面均涂覆有防滑层。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与所述贯穿连接管的竖直板,且在所述竖直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通过外力的作用在竖直板的下方进行移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推动杆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形状呈L形状,所述连接杆的凸出部分与形成的所述支撑平台位于外部的支臂杆接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铰接在竖直板中心线靠下位置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向下延伸至所述支架的内部,所述支架上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的定位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定位槽内部的端面上转动连接有滚动球,所述定位槽的内部在靠近支撑杆的一侧上开设有与滚动球大小相匹配的限位槽,通过推动杆推动连接杆向下移动之后,会将下支臂杆分开形成悬挂平台,通过在移动过程中,配合上铰接的支撑杆以及滚动球在定位槽中的移动,可以实现对支架的角度固定,当在挂上具有一定重量的电池包组之后,下支臂杆受重力影响向下移动,滚动球会进入到限位槽中。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平台与悬挂式平台上均开设有与中空的连接管连通设计的透气管,通过散热组件产生的冷气流经过中空的连接管进入到支撑机构的位置上时,在支撑机构中形成第一风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瑟尔新数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瑟尔新数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92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