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力无折损快速扶正罐道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25199.1 | 申请日: | 2022-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6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素华 |
主分类号: | B66B7/02 | 分类号: | B66B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力 折损 快速 扶正 罐道轮 | ||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一种弹力无折损快速扶正罐道轮包括罐道滚轮、前支轮摇臂、移轮摇臂、后支撑臂、弹力缓冲器和罐轮底座,后支撑臂包括后支撑臂缓冲器,后支撑臂缓冲器的弹力方向与罐道滚轮受冲击推移滚轮轴方向一致,在外力撞击罐道滚轮时,滚轮轴向移轮摇臂方向推移,移轮摇臂的推力沿罐道滚轮推移滚轮轴方向直线作用在后支撑臂缓冲器上,后支撑臂缓冲器直线吸收推力沿罐道滚轮推移滚轮轴方向直线往复将反弹力直线推向罐道滚轮,滚轮轴快速将罐道滚轮弹推至初始位置,直线传递弹力缓冲器的力,使弹力缓冲器的弹力直接作用在滚轮轴上,不会因为前支轮摇臂弧形摆动造成对弹力缓冲器、移轮摇臂或后支撑臂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力无折损快速扶正罐道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矿用滚轮罐耳为一种立井提升容器用罐道滚轮,罐道滚轮为目前矿山提升容器运行中的滚轮导向装置,广泛应用于矿山等工业生产部门,其结构由底座、摆转臂、滚轮、缓冲器组成,滚轮固定在摆转臂上,底座与摆转臂铰接,摆转臂与缓冲器铰接或固定连接,缓冲器与底座铰接,滚轮贴合罐道运动,当弯曲的罐道推力作用于滚轮时,滚轮将变化的推力传递给摆转臂,摆转臂将推力传递到摆转臂与缓冲器铰接轴,缓冲器铰接轴将该推力成90度角传递给缓冲器,缓冲器吸收摆转臂与缓冲器铰接轴通过90度折损后传递过来的推力,缓冲器受力后产生弹力,弹力弹向摆转臂与缓冲器铰接轴,将该弹力折成90度角传递给滚轮,滚轮受折损后的弹力推动向罐道方向移动,由于缓冲器接收罐道滚轮传递的力是通过摆转臂传递给摆转臂与缓冲器铰接轴后,再由摆转臂与缓冲器铰接轴传递给缓冲器的,所以缓冲器所受的力被折损,受力过程复杂,相对应的缓冲器受力后产生的回弹力也被折损,缓冲器受力后产生的弹力小于罐道对滚轮的推力,因此缓冲器产生的回弹扶正力小于罐道撞击罐道滚轮的力,在钢丝升降提升容器时,由于钢丝绳产生弹力,必然使提升容器产生摇晃,导致设置在提升容器上的滚轮随提升容器晃动,晃动的滚轮与罐笼轨道产生碰撞,在罐道滚轮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导致缓冲器受力后弹出的力折损严重,反应速度慢,把扶正力传递给滚轮时,滚轮已脱离前期罐道状态,又出现新的不适应碰撞,造成罐道滚轮与罐道不能贴紧配合运行,造成罐道滚轮罐耳与罐道产生碰撞,使罐道滚轮罐耳损坏脱落,罐道滚轮罐耳从800米左右的高处脱落后砸向井筒底部,即造成井筒底部设施损坏甚至于人员伤亡。
现另有一种永磁式滚轮罐耳缓冲器,其结构与上述罐道滚轮基本相同,设计理念原理基本为缓冲力折弯后作用到导向轮上,底部两连接底座点均为活动连接,易使导向轮不能精准稳定贴扶罐道,该结构加工制作组装的误差大,活动连接的不可控运行摆动易造成罐笼、箕斗晃动,罐道滚轮不能准确贴靠罐道运行,因其滚轮主要受力方向和其斜置永磁缓冲器受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为加强缓冲力,导致将永磁缓冲器做得较大,因其结构不合理、永磁缓冲器体积大使整体缓冲效果不好。
现有的另一种提升设备用滚轮罐耳,其扭转弹簧由外圈、内圈和弹性件组成,内圈可相对于外圈转动,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弹性件结构复杂、弹力性能弱;底座的左侧设置第一个扭转弹簧,底座的右侧设置第二个扭转弹簧,第一个扭转弹簧的外圈、第二个扭转弹簧的外圈均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个扭转弹簧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个扭转弹簧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个扭转弹簧的内圈,第三个扭转弹簧的外圈固定连接臂架的一端,该提升设备用滚轮罐耳由三个扭转弹簧支撑滚轮、臂架,三个扭转弹簧的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弹性件,因内圈可相对于外圈转动,内圈与外圈之间的三组弹性件即做了支撑滚轮的主要部件,因橡胶弹性件具有较大塑变性,故导致对滚轮的扶正力弱、支撑稳定性差,该方案用扭转弹簧代替了底座上支撑第一连杆的轴且代替了底座支撑第二连杆的主体,使底座支撑滚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臂架的结构强度差、安全性能差、易损件多、使用寿命短,弹性件由橡胶材料制成,回弹力有限,罐笼、萁斗等矿用提升容器重达十多吨、几十吨,提升容器在高速运行中晃动的侧向冲击力很大,该滚轮仅靠一点橡胶材料的回弹力扶正提升容器,缓冲扶正效果肯定差,若想使用缓冲效果好,又需将扭转弹簧做得很大,大体积、大重量的扭转弹簧又不利于节省罐道空间,更不利于安装、拆卸,外圈与内圈之间最薄处,弹性体很薄,回弹效果更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素华,未经刘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51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