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向圆极化的倒F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120712.8 | 申请日: | 2022-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6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 发明(设计)人: | 钟增培;林娴静;陈诚;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H01Q1/36;H01Q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3 | 代理人: | 宋春妮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向 极化 天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向圆极化的倒F天线,包括天线、匹配枝节、馈电端口、金属地板及介质基板,所述天线包括第一环形倒L天线与第二环形倒L天线设置于介质基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环形倒L天线与第二环形倒L天线均为倒L型,所述匹配枝节分别与第一环形倒L天线和馈电端口连接,且设置于金属底板的上方。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轻量化、小型化、低成本、保持稳定的全向圆极化辐射特性,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终端应用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全向圆极化的倒F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作为射频通讯系统的最前端,其性能极大地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实现效果。同时,天线常被称作定制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进行特定的设计,从而满足特定的目标需求。在卫星通信、遥感遥测以及电子侦察等领域,全向圆极化天线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设备。一方面,全向辐射特性可以使终端与不同方位的目标保持稳定通信。另一方面,圆极化辐射特性可以克服大气层的法拉第极化旋转效应,也可以减小由障碍物引起的多径传输干扰效应。因此,研究全向圆极化天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基于工作原理,传统的全向圆极化天线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采用多个定向圆极化天线单元的组合,每个圆极化天线单元(如贴片单元)的辐射主瓣覆盖一定的角度,再利用多个单元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实现全向圆极化辐射。但该方案需要引入较多的天线单元和复杂的馈电网络,增加了天线的设计难度、成本、体积和重量,从而使得该方案的应用价值大大缩减。第二类,利用具有全向辐射特性的天线,通过加载寄生单元、圆极化器等,实现圆极化全向辐射。全向天线辐射出的水平/垂直极化波,通过外面加载的寄生单元或圆极化器,将单一线极化波分解成幅度相等、极化正交、相位相差90°的两个线极化波分量,从而激励起全向圆极化波。该方案需要精心设计圆极化器,并且需要较高的剖面,而且轴比带宽较窄,因此实际应用价值并不高。第三类,利用磁电偶极子组合,平行放置的磁偶极子和电偶极子具有相同形状的全向方向图,且两者的极化正交,再利用馈电结构对两者进行90°相位差的信号激励,从而实现全向圆极化。至今为止,利用该原理设计的天线大都基于“环天线-偶极子”模型,但设计的天线结构复杂、体积大,不利于应用在愈加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的终端设备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全向圆极化的倒F天线,该天线及馈电结构简单、轻量化、小型化、低成本、保持稳定的全向圆极化辐射特性,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终端应用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向圆极化的倒F天线,包括:天线、匹配枝节、馈电端口、金属地板及介质基板,所述天线包括第一环形倒L天线与第二环形倒L天线设置于介质基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环形倒L天线与第二环形倒L天线均为倒L型,所述匹配枝节分别与第一环形倒L天线和馈电端口连接,且设置于金属底板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所述第一环形倒L天线与第二环形倒L天线呈平行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所述第二环形倒L天线单独馈电,激励所述第一环形倒L天线与金属底板,从而组合成一对平行的,且两者间形成90°相位差的磁电偶极子。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所述第一环形倒L天线的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所述金属底板的尺寸小于波长。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所述馈电端口对具有短路枝节的第二环形倒L天线单元进行馈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全向圆极化的倒F天线及通信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的“环形倒L天线-小地板”模型极大地减小了天线的体积,且仅需要对其中一个倒L天线馈电,其匹配只需通过一个简易短路枝节即可实现
2、本发明天线及馈电结构简单、轻量化、小型化、低成本、保持稳定的全向圆极化辐射特性,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终端应用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07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桑黄类粗毛纤孔菌人工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装置





